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BOB半岛新闻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隆重开幕BOB半岛
发布时间:2024-03-15 06:45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BOB半岛据悉,本次大会上,近1300位国内外专家将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工程地质教育及学科发展进行了广泛研讨,共计有21个特邀报告、54个主题报告、210个专题报告BOB半岛。

  10月15日上午8:30,开幕式在金牛宾馆大礼堂主会场举行。第九届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西南交大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成都理工大学张倬元教授,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主席、美国波士顿大学ScottBURNS教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徐志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二处处长姚玉鹏,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处长刘羽,第十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安大学教授彭建兵,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桂等嘉宾与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工程地质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伍法权主持。

  第十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彭建兵首先致开幕辞,向与会的嘉宾及专家学者们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他简要回顾了中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所开展的工作。他指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BOB半岛,顺应自然,保护环境,防治灾害,造福人类始终是地质学的艰巨任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条道路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将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打造高水平交流平台,提供最好的服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二处处长姚玉鹏致贺辞时谈道,对我国的工程地质领域来说,今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一带一路”这个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平台,不仅打通了中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经济文化的血脉经络,更为工程地质打开了一扇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门。在这项国家大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大有作为。

  我校徐飞校长致欢迎辞时表示,本次大会是自1984年以来,时隔28年之后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再次适逢成都。同时,今年还是我校建校120周年,两件盛事因缘际会,可谓双喜临门,倍感振奋。在介绍了学校和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情况后,他说,本次大会以“工程地质与一带一路”为主题,很好地回应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凸显了工程地质学家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中的价值所在。我们相信,以此次会议召开为契机,必将有力增进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工程地质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学校也将一如既往地团结学界同仁,加强双边和多边交流,继续深化务实合作,共同开创工程地质研究的全新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第九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润秋作了题为“工程地质十年回顾与展望”的工作总结报告。他回顾了历届工程地质专委会组成、2005年至今历届工程地质大会及年会情况,指出,通过学界同仁的努力,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显著增强,获得了一批重要科技奖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认为,专委会几年来的工作可以用三句话来概况,即:奠基超级工程、保障民生福祉、推动学科发展。对于今后一段时期的工程地质的发展,他建议:突破学科发展的壁垒,努力实现在科学发展、技术发明和工程方面的创新突破;政产学研用五个方面有机结合,解决疑难工程地质问题,推动工程地质领域的发展;坚持和发扬工程地质的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交叉性;回归工程地质思维,重视工程地质条件演化分析,加强力学思维,有的放矢地解决工程地质关键问题;推进工程地质与其他新兴学科的交叉;加强新型技术在工程地质研究和工程中的应用,加强原位试验场的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在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组委会秘书长、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卸文汇报了大会筹备情况后,开幕式圆满结束。

  此前,10月14日下午,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IAEG会员联席会举行。

  据介绍,10月15日全天及10月16日上午,大会将进行21个特邀报告。包括: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院士的《高铁建设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策》,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殷跃平的《特大岩质滑坡关键块体防控理论与实践》,中国地质大学唐辉明教授的《基于演化的工程地质研究方法》,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ScottBurns的《Urbanlandslides》BOB半岛,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思敬院士的《地质工程创新探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院士的《一带一路自然灾害与风险防范》,日本京都大学千木良雅弘教授的《Disasterscausedbydeep一seatedcatastrophiclandslidesandpredictionoftheirpotentialsites》,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袁建新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挑战》,长安大学彭建兵教授的《略论工程地质学思维》,南京大学施斌教授的《光纤感测技术与地球表层系统观测》,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教授的《溃散性滑坡成因机理》,绍兴文理学院伍法权教授的《高地应力岩体开挖卸荷破坏机理》,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振宁的《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时代工程地质工作面临新挑战》,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技术顾问范士凯的《土体工程地质的宏观控制论》,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的《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科技前沿与挑战》,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的《城市高密集区软土地下空间精细化建造技术与应用》,吉林大学王清的《土体成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四清的《大地震的物理机制》,西南交通大学吴光教授的《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地质新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员熊巨华的《工程地质学携手NSFC共同成长》,成都理工大学范宣梅教授的《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链及其长期效应研究》。

  10月16-17日,大会将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地质、能源与资源开发工程地质、海洋和近海工程地质、复杂环境下的地质工程问题、城市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地质、自然与文化遗产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新理论与新技术9个专题,举办54个主题报告和210个专题报告。10月18日,青年大会报告中,23位青年学者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10月18日傍晚,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将举行闭幕式。闭幕式上,第三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评比结果也将最终出炉并颁奖。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10月15日上午,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成都市金牛宾馆隆重开幕。这是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有史以来的首次千人大会,彰显了我国工程地质事业的蓬勃朝气。

  据悉,本次大会上,近1300位国内外专家将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工程地质教育及学科发展进行了广泛研讨,共计有21个特邀报告、54个主题报告、210个专题报告。

  10月15日上午8:30,开幕式在金牛宾馆大礼堂主会场举行。第九届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西南交大首席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成都理工大学张倬元教授,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主席、美国波士顿大学ScottBURNS教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徐志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二处处长姚玉鹏,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处长刘羽,第十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安大学教授彭建兵,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桂等嘉宾与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BOB半岛。开幕式由中国工程地质专委会副主任、秘书长伍法权主持。

  第十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彭建兵首先致开幕辞,向与会的嘉宾及专家学者们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他简要回顾了中国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所开展的工作。他指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自然,保护环境,防治灾害BOB半岛,造福人类始终是地质学的艰巨任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条道路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将尽最大努力,为大家打造高水平交流平台,提供最好的服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二处处长姚玉鹏致贺辞时谈道,对我国的工程地质领域来说,今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一带一路”这个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平台,不仅打通了中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经济文化的血脉经络,更为工程地质打开了一扇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门。在这项国家大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大有作为。

  我校徐飞校长致欢迎辞时表示,本次大会是自1984年以来,时隔28年之后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再次适逢成都。同时,今年还是我校建校120周年,两件盛事因缘际会,可谓双喜临门,倍感振奋。在介绍了学校和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情况后,他说,本次大会以“工程地质与一带一路”为主题,很好地回应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凸显了工程地质学家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进程中的价值所在。我们相信,以此次会议召开为契机,必将有力增进各大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工程地质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学校也将一如既往地团结学界同仁,加强双边和多边交流,继续深化务实合作,共同开创工程地质研究的全新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第九届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润秋作了题为“工程地质十年回顾与展望”的工作总结报告。他回顾了历届工程地质专委会组成、2005年至今历届工程地质大会及年会情况,指出,通过学界同仁的努力,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能力显著增强,获得了一批重要科技奖励,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认为,专委会几年来的工作可以用三句话来概况,即:奠基超级工程、保障民生福祉、推动学科发展。对于今后一段时期的工程地质的发展,他建议:突破学科发展的壁垒,努力实现在科学发展、技术发明和工程方面的创新突破;政产学研用五个方面有机结合,解决疑难工程地质问题,推动工程地质领域的发展;坚持和发扬工程地质的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交叉性;回归工程地质思维,重视工程地质条件演化分析,加强力学思维,有的放矢地解决工程地质关键问题;推进工程地质与其他新兴学科的交叉;加强新型技术在工程地质研究和工程中的应用,加强原位试验场的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在第十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组委会秘书长、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胡卸文汇报了大会筹备情况后,开幕式圆满结束。

  此前,10月14日下午,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IAEG会员联席会举行。

  据介绍,10月15日全天及10月16日上午,大会将进行21个特邀报告。包括: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院士的《高铁建设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策》,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殷跃平的《特大岩质滑坡关键块体防控理论与实践》,中国地质大学唐辉明教授的《基于演化的工程地质研究方法》,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ScottBurns的《Urbanlandslides》,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思敬院士的《地质工程创新探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崔鹏院士的《一带一路自然灾害与风险防范》,日本京都大学千木良雅弘教授的《Disasterscausedbydeep一seatedcatastrophiclandslidesandpredictionoftheirpotentialsites》,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袁建新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挑战》,长安大学彭建兵教授的《略论工程地质学思维》,南京大学施斌教授的《光纤感测技术与地球表层系统观测》,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教授的《溃散性滑坡成因机理》,绍兴文理学院伍法权教授的《高地应力岩体开挖卸荷破坏机理》,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振宁的《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时代工程地质工作面临新挑战》,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技术顾问范士凯的《土体工程地质的宏观控制论》,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的《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科技前沿与挑战》,同济大学朱合华教授的《城市高密集区软土地下空间精细化建造技术与应用》,吉林大学王清的《土体成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秦四清的《大地震的物理机制》,西南交通大学吴光教授的《复杂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地质新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研究员熊巨华的《工程地质学携手NSFC共同成长》,成都理工大学范宣梅教授的《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链及其长期效应研究》。

  10月16-17日,大会将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交通与生命线工程地质、能源与资源开发工程地质、海洋和近海工程地质、复杂环境下的地质工程问题、城市工程地质、地震工程地质、自然与文化遗产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新理论与新技术9个专题,举办54个主题报告和210个专题报告。10月18日,青年大会报告中,23位青年学者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