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官网平台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卢耀如先生。
1007大型沉浸式实景访谈《恬恬的最佳距离》,移动的直播间,走出福建,来到上海。走进知名学府——同济大学,用镜头记录闪光的人物和事件。见证大咖云集的全国地质领域高级别思想碰撞,倾听卢耀如院士如歌逐梦的风雨人生。
一见面,卢院士便拉着恬恬的手,为远道而来的我们细细讲述着与同济的故事,漫步在校园里,感受微风轻拂、花香鸟鸣,心境也随之开阔,卢院士表示,人才的培养在精而不在多,自己愿把对地质的热爱传承下去,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地质人才。
卢耀如院士长期致力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工作,学识渊博,作风严谨。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 承担和指导了众多国家重大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及重要铁路干线等建设,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bob半岛官网。
2022年,先生以第一署名先后出版了四部论著:《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卢耀如自传—风雨人生地质人》、《国家发展建设与地质环境》和《似水人生 如歌逐梦》,共计334万字,全面总结了先生70余年辛勤工作的学术成就和工程经验。为庆祝四部新著的出版发行,5月30日上午,在上海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中法中心会议室,隆重举行了“第二届卢耀如院士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四部新著联合发布会。
这四本书籍从学术经验、人生经历等各个方面回顾了卢院士过往92年的风雨人生,有过挫折,有过困难,有过成果,有过辉煌,“我的人生一半好一半坏”,是卢院士对自己的评价,为何会有如此的人生思考,四部著作全面而有多面地呈现了“喀斯特卢”的地质人生。
卢院士于2003年全职调入同济大学,直接参与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学科建设。主持建立了包括同济大学(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1所高校的“教育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五届城市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学术大会;牵头承担了三峡工程地质灾害、岩溶石漠化防治、华北平原地下水、深长隧道突水突泥等诸多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促进了同济大学与美国bob半岛官网、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带领学科分别于2003年和2017年获得地质工程二级学科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同济大学地质工程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同济大学副校长雷星晖、同济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叶为民教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刘琦副研究员在会上深切致辞,追忆卢院士与同济结下的不解之缘。卢耀如院士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了莫大的支持,更是个人捐资360万元人民币,在同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下设立“卢耀如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激励基金”,用于支持、推动生态环境与地质工程相关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支持这些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等。
卢院士怀揣着一颗济世之心,在志同道合的学校圣地中,将地质人的赤忱情怀传递给同济的每一位莘莘学子。
卢先生学术造诣深厚。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长期从事岩溶发育规律,尤其是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复合岩溶作用研究,建立有三相流等多种水动力条件的岩溶与混合溶蚀理论,以及岩溶发育与工程环境效应系统理论;主持了我国第一个岩溶实验室,倡议并参与筹建了岩溶地质研究所(现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引领了我国岩溶学科的发展,被国内外同行尊称为“喀斯特卢”。
卢先生工程实践成绩卓著。先后主持了包括淮河、长江三峡、新安江、乌江等流域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和地质调查研究,官厅水库渗漏、桂林机场塌陷等重大工程事故处置,以及大瑶山隧道、圆梁山隧道、宜万铁路、东北矿山等一系列建设工程中的重大岩溶工程问题研究、咨询与决策,带动了我国岩溶工程地质实践技术的发展;先生最早提出“地质-生态环境”和岩溶地区“岩漠化(石漠化)”等新概念,主持完成了西南等岩溶地质—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系列研究,为我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福建)省建设、岩溶地区的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成果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专函的高度评价,并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2022年6月,在汉中—秦岭一带野外调查这一带大型喀斯特天坑群的卢院士,连续多日从早到晚在野外,考察路狭且陡,脚要用力摩擦带尖石子的路。一天,他的右脚鞋底完全掉了。同行者用胶带帮他扎绑,但仍然不好走路。当年91岁高龄的卢院士依旧奔波于一线,也就是这样的精神,才支撑着新书《国家发展建设与地质环境》的发布,如此的科研精神、坚持身体力行的精神,也仅仅是卢院士风雨人生中的冰山一角bob半岛官网,虽始于阴差阳错,但投身地质之中卢老,是当之无愧的“喀斯特卢”!
卢院士出生在福建福州一个后期没落的富裕家庭,父亲见识广博,母亲聪慧开朗。先生先后求学于福州英华中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地质学院等名校,师从清华大学航空系沈元教授、胡海涛院士、谷德振院士,以及苏联专家马舒可夫、索科洛夫等名师。
70多年前,卢耀如就读于福州英华中学,是英华最引以为豪的杰出校友。英华迄今已有142年办学历史,先后走出16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他们是每一个英华人永远的精神坐标,为科技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发展,为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被福州市政府誉为“福州教育名片”的英华成为了卢院士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人生时期。
当年考上清华的卢院士家里太穷,直到清华大学开学已经十多天,他还没有筹到路费。眼看报到时间要过了,正在焦虑之际,当时他所工作的福州团工委有两名上海来的南下干部曾丽莉和黄民来了,他们带着十多个同事平时攒的钱和当天卖菜的钱共29.5元,送了过来,给他去读书。原来,得知他的困境后,大家拿出了自己的津贴,还把我们一起种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卖掉,凑了29块5给我做路费。“那29块5对我来说有千斤重。我当时真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建设出力!”后来的卢院士也真如当年所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自2019年以来,卢耀如院士发起倡议并个人捐资,每年举办“英华院士激励如兰杯”大学生现场写作大赛,旨在鼓励青年学生传承发扬科学家精神。比赛吸引了全省各院校数千名学子踊跃参赛。大赛围绕《我的家乡,我的梦想》《如何让福建省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个示范省》《自强自立团结好 科技创新为国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追求》等主题,鼓励青年学生用手中的笔抒发爱国爱乡情怀。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何燕林高级教师,忆起与卢院士的交往也是如此说道,感恩与回馈是卢老多年来牵挂家乡、牵挂母校的底色,激励广大学子勇担时代责任,勇攀科学高峰,希望卢院士能够常回来看看!
卢先生还是一位富有仁爱之心的人。一次解救一对落水师生的过程中,由于水流湍急未能同时救活那位落水的学生,先生因此百般懊悔;由于贵州的野外工作汇报需要,没能赶上为母亲送终,先生深感这将是他的终身遗憾。当年因家庭贫困,无法拿出北上清华的求学费用,亲朋好友及时凑捐了29.5元,先生始终铭记在心。
他说,“如果将地质人的精神比作一种石头,我选择石英。因为石英是无色透明的,而且质地坚硬。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用它制造武器,抵御外敌,获取食物。而且石英本身具有玻璃的光泽,它始终保持澄澈。我愿如石英。”
卢老92年的人生历程中没有吃苦怕累,只有勇往直前,他就像那石英,保持对地质的澄澈热爱,保持对祖国的澄澈热爱,将自己奉献给广袤的祖国大地,在其六十余载的地质科学研究工作中bob半岛官网,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每个岩溶角落,不停地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先生的成功之路正是众多年轻科技工作者正在苦苦寻求的成才之路,值得大家崇仰与学习。
本次研讨会共聚集了20多家单位、60余位嘉宾,包括上海市地质学会杨联萍理事长、南京大学阎长虹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雷明堂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晓昭教授、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顾问黄伏莲、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蒋小伟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专家学者,他们的精彩发言和致辞为会议增添了丰富的学术内容和深厚的思想碰撞。
卢院士更是在会议上发表感言,不仅是新书发表后的人生感悟,亦或是学术上的精进,更是对多年工作中给予他帮助的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感谢。
期待读者、特别是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能够从卢先生的求学、学术与人生经历中汲取所需的学术与精神财富,继往开来、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工作,特别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学科的发展,为繁荣我国的科技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6月5日晚19点bob半岛官网,《恬恬的最佳距离》卢耀如院士同济专访上线播出,“喀斯特卢”有哪些有趣的小故事?当代年轻人如何从中获得收益终身的人生哲学?欢迎准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