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BOB半岛新闻中心
bob半岛体育本地-三峡宜昌网
发布时间:2024-06-01 16:38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BOB半岛原标题:宜荆荆都市圈合力提升地灾一体化防治水平 “人防+技防”筑牢群众安全“防护堤”

  30日,记者从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联合办公室获悉,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宜昌、荆州、荆门、恩施4个市州协同发力,构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坚持以科技手段助力地质灾害防治,筑牢“生命防护网”。

  根据2024年度地质灾害趋势预测,预计今年4个市州汛期降水偏多,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至3成,暴雨强对流天气多发。

  据了解,在地质灾害防治上,以科技手段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立“人防+技防”的防治体系,构建地质灾害隐患和风险管控“一张图”,强化点面风险管控,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努力提高监测覆盖率和预警预报精准度;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采取日常群测群防、临灾提前转移、异地避险搬迁、排危除险等相关防范措施。

  为了全面提升广大干群应对地质灾害的防治能力,全面强化防灾责任落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安全生产和其他自然灾害(地震、山洪、暴雨洪涝等)防治统筹结合,积极提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各地各级干部群众一旦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启动相应级别防御响应,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失防万一”,坚决做到“应转早转、快转、尽转、多转”和“不安全、不返回”。

  同时,各地还着力加强地质灾害源头管控,高质量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使地质灾害风险能够早发现、早化解。

  以小型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为主,高发期为5月至9月汛期,引发原因主要为强降雨、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及三峡库区蓄退水等。

  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医院、集市、村庄、安置点、聚居区及旅游区等人口密集区域;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和在建公路、铁路、水利、高边坡、大型深基坑等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周边影响区域;矿山、在建重点项目工地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区。(记者龚昌俊,通讯员徐子一、黄月娥)

  5月28日,在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的小榨坊滑坡防治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抓住晴好天气加紧施工。

  “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保障烟灯堡村50户160人和烟灯堡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秭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任王云飞介绍。

  近年来,宜昌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宜昌地跨三峡库区、清江库区、武陵山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目前,全市有各类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2869处,地质灾害体总规模约57.5亿立方米,受地质灾害威胁总人数7.1万人、总资产190亿元。

  为了保障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多措并举,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5.12”防灾减灾系列活动,增强大家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意识,群策群力,共同筑牢和守护“生命防线”。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秭归县归州镇小岩头滑坡、兴山县南阳镇彭家院子崩塌、夷陵区邓村乡袁家坪村滑坡等案例,复盘总结成功避险经验,制作了宜昌市突发地质灾害警示教育案例宣传片;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大丽寨滑坡现场组织开展2024年度市级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在市规划展览馆、G348国道地质科普公路等地,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先后组织地质专家在秭归、远安、夷陵等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培训5场次。

  通过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活动,有效增强了基层干群对地质灾害风险防范的意识,敲响地质灾害防治“警钟”。

  去年8月27日,夷陵区邓村乡袁家坪村发生滑坡。因巡查排查到位,提前发现险情,并将群众撤离,无人员伤亡,入选全国成功避险典型案例bob半岛体育。

  去年8月15日,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人员对邓村乡袁家坪村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发现一村民房屋后部坡体有变形迹象,随即向当地村委会和居民提出遇暴雨预警要及时撤离。

  从8月25日开始,当地出现特大暴雨;8月26日下午,夷陵区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电话叫应隐患点村民、网格员、村干部等,要求立即撤离受地质灾害威胁住户,该住户为两名老人,不愿撤离。当天21时许,袁家坪村委会组织人员实施强制撤离,并用心用情妥善安置好两位老人。8月27日6时50分,该住户屋后坡体垮塌,并损毁房屋。

  为了压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落实巡查排查机制,市委市政府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工程来抓。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扛牢责任,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做到督查检查全覆盖。

  今年来,全市出动8370人次巡查重点区域隐患点6120次bob半岛体育,出动56个检查组对70余个项目临时用地开展排查,对发现的31个隐患点全部落实防控措施。对在册隐患点纳入“四位一体”网格化动态管理,汛前核实更新防灾责任人3237人次,对秭归土地岭滑坡等109处重大隐患点开展风险会商,汛期安排37名技术人员分县驻守,提供防灾技术支撑。

  5月28日上午,在秭归县沙镇溪镇木鱼包滑坡监测点,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峡大学)的5名工作人员正对监测数据进行采集。

  “木鱼包滑坡位于长江右岸,面积180万平方米,平均厚度50米,体积约9000万立方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副站长卢书强介绍,2006年以来,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委托我们对木鱼包滑坡实施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进行实时管控,严守这道地质安全防线。

  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全市强化监测预警,累计建成“人防+技防”监测点1487处,安装自动监测设备4680台套,在线次。发布地质灾害专报17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22期,精准推送22万人次。

  严格落实防御响应工作要求,强化值班值守,实行24小时地质灾害专项值班制度。去年,电线人次,提示加强巡查观测,做到在岗在位、及时处置bob半岛体育。

  加快推进搬迁治理。2022年以来,全市避险搬迁2453人。今年以来,申报落实中央、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和2023年度增发国债资金共计3.75亿元,在全市实施27个工程治理项目。通过各种综合防治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龚昌俊 通讯员 徐子一 黄月娥)

  从1月26日开始,荆门市按照省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组建8个工作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工作检查,落实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制度,科学运用监测设备预警,常态化开展地灾风险提醒。

  入汛后,随着降雨强度、频次不断增大,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荆门市自然资源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切实举措筑牢地质灾害安全防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为契机,荆门市采取专家授课、观看视频专题片、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方式开展培训和避险演练。目前,该市各成员单位已经完成了排查工作,7个县(市、区)正在进行排查整治,共排查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17处(其中在册隐患点212处,新增隐患点5处),已入库隐患点217处,下一步拟入库隐患点2处。

  荆门市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委领导先后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现场督导检查,提出意见,明确目标,为抓好地灾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以荆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名义bob半岛体育,制订了《年度荆门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年度防治重点和相关部门工作责任。进入主汛期,全市先后20余次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市委领导都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多次部署和反复强调,安排部署专项行动,有效推进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开展。

  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上,全市建成专业监测点73处全部与自然资源部监测平台并网,布设专业监测设备263台套,及时精准开展气象预警预报,已发布气象预警2期。及时调整更新“四位一体”网格员1770人,持续落实地灾防治“日巡查+周核查+月检查”工作机制、网格员重要天气24小时待命制度。

  荆门市还把实施地灾项目作为消除风险隐患的重要方式,自2021年以来,已争取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11个、资金3940万元,目前已完工项目7个,正在实施项目4个。钟祥市石城公园、京山市泉水洼等滑坡治理项目充分考虑与当地城乡环境建设契合度,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改善了城乡环境,得到群众好评。

  在地灾防治宣传上,荆门市制作地质灾害防灾专题短视频,采取推短信、设展板、挂横幅、印发资料、进课堂进社区等形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推送应急防灾避灾短信3000余条,设置展板38批次,接受群众现场咨询120人次,开展应急演练35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知晓的良好氛围。(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门日报记者 姚桂林 通讯员 罗卫国)

  荆州虽然以平原地貌为主,但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工程活动因素影响,境内仍然发育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灾种,地质灾害中高风险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1.42%。

  近年来,荆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未雨绸缪防灾减灾,抢抓重大机遇,坚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将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抓到手上,有力推进解决地质灾害风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构筑起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线”。

  近年来,荆州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国土(地质)专委会或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以夯实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基础工作、狠抓关键环节突出关键问题为抓手,持续推进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的地质灾害防治联动机制和快速应急机制。

  2024年,荆州制定印发《立即行动 突出重点 防范地质灾害隐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存量清零、增量遏制、借鉴警示、治本攻坚、全民参与“六大行动”。结合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实际情况,编制《2024年度荆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围绕各级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总体部署,指导开展各项重点任务。按照安全生产领域改革要求,更新调整专委会组成人员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挂牌督办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一套自上而下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逐步完善,责任链条无缝对接。

  近年来,荆州市依托各地乡镇政府、自然资源所、村委会、地质环境保护站协同管理的地质灾害一体化模式,采取划定网格、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实施分片包干、重心下沉的网格管理方式,打好地质灾害防治“人民战争”。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特征,再加上丰沛的降水,使得荆州长期受暴雨及洪涝等灾害困扰。汛期来临前,荆州市对网格员进行集中更新,逐一进行电话回访,网格管理员、专管员、群测群防员均在岗在位,同时将更新后的网格管理人员纳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发送名单,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宣传片等新兴媒体,将乡镇(街道)、村(社区)作为“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活动的前沿阵地,将宣传教育工作覆盖到“最后一米”,实现从“要我防”到“我要防”的转变。

  通过复盘总结、案例警示等手段,让基层干部、群测群防员、群众熟悉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在哪里”、隐患的运行轨迹“怎么动”、主要威胁方向“是什么”、具体“威胁谁”、出了情况“往哪跑”,真正做到心中有数、避险有效。

  2018年以来,荆州市根据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关于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要求,结合全市地质灾害现状和防治形势,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要内容,部署实施5大工程19项任务,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技术支撑水平,促进长江大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bob半岛体育,为新时代荆州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荆州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依托专业技术力量,深入开展历史隐患排查、新增隐患点核查、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重点集镇地质灾害调查(勘查)等工作,全面落实“汛期三查”、“雨中三查”巡排查工作制度,动态化管理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汇集、整理各类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市1:10万地质灾害专项风险普查,编制了全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并报请市政府发布实施。

  面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险情,如何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荆州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近年来,荆州牢牢把握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形势,全链条闭环管理做好预警响应工作:

  ——强化监测信息处置。在“人防”方面,核实核准人员信息,完善“两表一预案”,防灾明白卡及时发放到户;在“技防”方面,累计发布专业监测预警信息52条、气象预警产品13期、短信速报通知2859人次。

  ——强化预警响应联动。强化自然资源、气象、应急等部门合作,针对重点时段开展精准调度,做到每一轮强降雨的雨前预判、雨中调度、雨后评估,对重大风险隐患实行“人技同防、昼夜监测、实时通知、接警即撤”,指导基层提前做好防范应对。

  ——强化撤离人员管控。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清单及其防灾避险转移人员清单,落实好“谁负责、转移谁、往哪转、何时回”等具体响应行动,同时杜绝因群众擅自回流造成的伤亡事件。

  未来,荆州市将进一步筑牢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防线,着力构建联动防御体系和源头防控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防灾氛围,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荆州日报记者 马骁 通讯员 王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