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体育2022年以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十九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教育、辽宁振兴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教育家精神,关爱学生、爱岗敬业、崇德修身、潜心育人,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个岗位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致信中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更加崇高的使命,为进一步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202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教育部发布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9月7日,辽宁省召开全省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会,会议号召要进一步健全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从即日起,学校官微推送先进集体和个人先进事迹,号召全体辽工程人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艾纯明,男,无党派人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选,现任学院研究生科科长,曾获“优秀班导师”等荣誉称号。为本科生讲授《应急救援装备》等课程,年均授课86学时。长期从事煤炭微生物脱硫、采空区充填相关内容研究。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6项,横向课题4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授权专利4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
艾纯明老师在学术领域造诣深厚,在获评期间,他带领团队攻克多个科研难题,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多篇被SCI、EI等数据库收录。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更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艾老师不仅在学术上追求卓越,在师德修养上也堪称楷模。在获评期间,他多次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和辅导会,耐心解答学生们的疑惑,帮助学生解决学术上的难题。同时,他还经常与学生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在他的影响下,学生们不仅学术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更在道德品质上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在获评期间,艾纯明老师获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优秀班导师、“大学生良师益友”、校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葫芦岛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等科技奖励。主持辽宁省教育厅研究项目1项,辽宁省科技厅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横向课题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主编教材1部。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艾纯明老师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2022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1项。他倡导“翻转课堂”,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则成为讨论和解决问题的场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注重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如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合作学习等。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协作,如何面对挑战和失败。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工作,为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艾纯明老师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通风安全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青年常委、《金属矿山》杂志青年编委、《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青年编委、《矿业开发与环保》杂志青年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等社会职务,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并且亲自指导学生参加多项创新创业和学科类竞赛屡获佳绩;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和心理辅导等。这些不仅体现了艾纯明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关怀,更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艾纯明老师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高尚的师德风范、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他不仅是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更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丁杰,女,九三学社社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务科科长。为本科生讲授《素描》等3门课程,年均授课270学时。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管理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定期组织数学活动、培训,精细化管理教学过程,获学生、数师好评。参与煤炭部教学成果奖2项、校教改课题3项。
在教学方面,丁杰同志从教20余年,主要担任素描、色彩写生、构成基础等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她深知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学会了如何用画笔描绘世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学会了如何去观察、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丁杰同志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在辽宁省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赢得了校、省级奖项三十余项,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参与煤炭部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校级教改3项等。这些成就不仅证明了她的专业能力,也为她的教学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丁杰同志在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同时,还担任学院教务科长的职务,工作内容广泛而复杂。面对挑战,她总是能够保持冷静和耐心,细心处理每一项工作,获师生一致好评。在教学管理方面,丁杰同志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日常保障维护教学工作的正常运作,精细化管理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系统的高效运行,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管理的需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定期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定期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等活动,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并根据反馈结果及时提出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注重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培训和发展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的同时,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深知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与同事。因此,即便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也从未停止过学习的步伐。无论是最新的教育理念还是前沿的艺术创作,她都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
“亦师亦友,以爱为帆”,丁杰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信念。在她看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沟通与成长的陪伴。未来,她将继续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用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用爱去引领他们前进的方向。在她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能够在专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
洪林,男,党员,博士生导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省第六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曾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导师”“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长期从事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为本科生讲授《智慧应急》等课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2项,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9项。发表SCI论文12篇。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洪林同志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工作、科研、生活中始终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政治、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坚定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是由我校发起成立的本科专业,作为全国首批招收该专业的两所高校之一,我校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成为全国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建设的领头羊。作为专业负责人,洪林同志积极邀请应急部、安全工程教指委、高校、消防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参加应急专业建设研讨会,并带领全体应急专业教师,克服无模板、无先例的困难,两次修订应急专业的培养方案,建设完善应急专业实验室,保障了应急专业本科教学的顺利开展,为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同时,培养方案和实验室建设模式得到全国其它相关高校的认可并借鉴,引领了全国相关高校的应急专业建设。
作为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首届本科生的班主任,洪林同志不仅要为学生答疑解惑,还为学生家长科普应急专业的学习内容及发展前景。同时,洪林同志非常注重学生的日常培养、管理工作,为学生们讲解了大学学习的任务和目的,强调大学学习不是一味的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求每一位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应急19级28名毕业生中有6名学生读研(3人就读于211高校),7人进入央企工作。
作为专业课教师,近两年,洪林同志为本科生讲授《智慧应急》、研究生讲授《应急技术》等4门专业课程、校级选修课,年均授课70学时。作为博士生导师,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8名,近两年指导研究生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副导师)、“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各1篇。
在完成教学任务、管理工作的同时,洪林同志坚持从事科学研究,带领科研团队深耕于煤矿瓦斯灾害机理研究工作。近两年,获批省级科研项目1项,承担企业横向项目7项,发表A2论文2篇bob半岛官网,A3论文1篇,B1论文1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
洪林同志从事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bob半岛官网,积极坚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扎实工作,积极探索,淡泊名利、默默耕耘,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先后被评为校优秀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获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承担《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水安文博,九三学社社员,讲师,硕士生导师,曾任土木工程学院工艺设备基础》《水环境仿真分析》等本科生和硕士生课程教学任务。
安文博同志任教以来,始终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高校教师职业观,认真贯彻“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理念,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构建“思政融入-情感发展-思政目标”三进阶式教学模式,达成“固化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政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该成果获省级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三等奖、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等荣誉。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获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特等奖、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三等奖,参与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教改项目5项,参编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
安文博同志面向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守生命之源、精治水技能”准则,扎根实验室潜心探索科学问题本质。近三年来,先后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鄂尔多斯研究院校地合作项目1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第一/通讯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CI检索6篇,EI检索1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获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1部。与此同时,立足于实践教学,为学生讲授如何从工程问题提炼科学问题,如何围绕科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深入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与创新实践能力,指导2个学生团队获得三省一区“大学生生态环保”竞赛二等奖,4个学生团队研究课题获得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2名学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
安文博同志曾担任土木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在工作期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辽宁省专业评价四颗星,辽宁省专业排名第二,获校级师德师风先进集体。担任给排20-2班导师,为师之道,重在言传身教,不断传承“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班级学生成绩优良率达80%以上,班级四级通过率超50%,先后12人次获得省政府奖学金及校奖学金,获得国家、省、校级竞赛奖励20余项。
董玲玲,女,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教师;主讲《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长期从事智慧矿山等跨学科交叉综合应用平台的研发与关键技术研究。
董玲玲同志在高等教育的工作和学习中,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积极诸多顺应时代要求,坚持“教、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两年在教学上主讲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等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链式”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如主题班会、实习就业指导等,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将自身的互联网工作经验融入到教学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向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做法,注重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董玲玲同志作为班导师,深知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始终将学生管理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质,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变化,及时给与他们关爱和支持,做到亦师亦友。同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和表现,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发展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资助管理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她总是在不断与学生交流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时代在更新,作为专职教师,她也在不断更新自己,在未来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工作中也不停止学习的步伐,开辟新的学习方向和路径。她在工作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课题,发表教改论文2篇,参与省级教研项目1项。
董玲玲同志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习强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大强政治、深情怀、新思维、广视野、严自律、正人格,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风险、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高明明,女,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担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专家,辽宁省无线射频大数据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审稿专家。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先进个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十佳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智能射频技术与智能感知技术。
高明明老师一直奋战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一直以来承担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信工程专业本科专业课《射频电路设计》《数字处理芯片及应用》的讲授。承担实验课程《数字信号处理实验》《DSP芯片原理及应用实验》的讲授。在教学中以产品开发为项目导向的教育教学创新方法进行改革,不断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加进对本科生的授课环节。主持2门辽宁省一流建设课程《射频电路设计》和《数字处理芯片及应用》。2022年主持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奖(本科)三等奖“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2022年以来主持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项,主持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撰写教改论文5篇、参与编写教材1部、独立编写实验指导书8本。
作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现指导在读博士生3人;在读硕士生15人,留学生1人。毕业硕士生16人,其中荣获校优秀硕士毕业生4人,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考入悉尼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1人,考入西安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1人。
高明明老师带领智能无线感知科研团队,围绕智能射频技术与智能感知方向,依托课题共20余项,其中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3项,主持横向课题5项。以第二完成人完成国家基金项目3项,省级项目3项。主持荣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葫芦岛市级奖励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均发表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国内发表的信息领域知名期刊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EI)《信号处理》《电波科学学报》《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等。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中2项已经转化),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实用新型12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软件著作权12项。独著1部,参与撰写专著2部。多次带领团队参加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CAIPR)、全国天线年会并做会议特邀报告。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中作为会议程序委员和审稿专家进行会议工作。
高明明老师现担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学院日常管理工作职责。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作为学科评估专家对全国142所高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进行打分。在我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合格评估以及第五轮评估中一直负责组织并统稿撰写评估材料。组织撰写“辽宁省高校校际合作项目(研究生类)”申报项目并获批;组织申报“辽宁省无线射频大数据智能应用重点实验室”并获批;组织“电子信息”专项核验评估并通过。主持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邮电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共建研究生校际合作科研平台;主持与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华研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南昌云识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优质科研平台与实践基地。创办“电信学院青年学者论坛”,开阔研究生视野,增强研究生对外学术交流。
作为一名员,高明明老师立志科技报国,在智能射频技术与智能感知领域潜心研究。留校任教二十年,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敬业担当,继续在大学教师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上,践行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
胡宏章,男,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教师;现任学院校企合作中心主任;为本科生讲授《Java高级开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2门专业核心课,为研究生讲授《大数据与存储技术》。从事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计算方面的研究,同时负责学院本科生实习实训相关工作。
思想方面,胡宏章老师政治立场坚定,始终拥护党的领导,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始终以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严谨自律,防微杜渐。同时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积极传播正能量。
教学方面,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期间,胡宏章老师共授课552学时,分别是为本科生讲授专业核心课《大数据技术》256学时和《Java高级开发技术》256学时,为研究生讲授课程《大数据与存储技术》40学时。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上,积极承担多门实践课程的动员、指导、验收及规范的修订,具体实践课程有《科技文献撰写训练》、《软件应用开发基础实践》、《综合课程设计(1)》、《综合课程设计(2)》、《软件开发综合实践》、《大型软件项目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近两年共指导31名本科生成功一次性通过毕业答辩,且连续2年均有1项毕设获得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分别为2023届毕设《轻量化脉冲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图像分类算法研究》和2024届毕设《基于改进YOLOv8夜晚场景下自动驾驶行人检测算法研究》。
科研方面,胡宏章老师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严谨治学,从事的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分析和智能计算,目前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与科研项目1项,教研项目3项。
校企合作工作方面,胡宏章老师积极完成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每年邀请10余家企业参与学院本科生实习实训工作。同时对接校企合作单位规划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确保设施和环境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制定实训方案,确保学生在实训中能够全面提升实践能力。此外,对于高年级本科生,胡老师还积极协调对接校外企业提供免费的专业技能认证培训,进一步为同学们的求职就业添砖加瓦,近两年通过认证受益的学生人数多达100余名;对于低年级本科生,胡老师邀请了多家校外企业来院开展讲座活动,让同学们提前了解行业动态和就业前景,并为同学们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建议。最后,胡老师在保障本科生就业方面,近年来也积极同学院领导赴校外开展了访企拓岗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多家企业均达成了良好的合作意向。
学生工作方面,胡宏章老师担任软件21-4班班导师,时常深入学生群体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对于心理健康情况不佳的同学,会倾注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关注与关心,并保持较高频率的家校联系,积极与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进而也了解到学生在家的情况,在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保障学生健康学习和生活;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胡老师会帮助学生分析学习的痛点并协助制定可达成的学习目标和对应的学习计划,最终监督并鼓励学生完成;对于毕业规划不清晰的同学,胡老师会深入为学生分析毕业的主要方向和路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项挑战。
其他方面,胡宏章老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乐于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资源,积极帮助新入职教师适应工作环境,推动团队共同进步。且与同事相处融洽,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观点,注重团队协作,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胡老师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林琳,女,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创新实践学院教师;学院教学秘书;计算机教学中心党支部书记,先后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班导师”、“优秀教师”、“优秀员”、“优秀女工工作者”。林琳老师不仅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承担着《C++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还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作为计算机教学中心党支部书记兼教学秘书,她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的党建工作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林琳老师始终坚守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Python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等5门公共基础课和《Office高效办公》等多门校级选修课的教学任务,每年平均授课280学时。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能够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她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他还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bob半岛官网,如多媒体教学、雨课堂在线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林琳老师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高度评价。2020年曾获校“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她所讲授的《C++程序设计》课程也被评为学校本科优质在线课程。主持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5项,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获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林琳老师不仅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还在课外悉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从选题、方案设计、实验研究等各个环节,她都给予学生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荣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30余项。
在科研工作方面,林琳老师始终保持着对学术的热情和追求,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从事矿井火灾防治研究,先后参与了1项国家级、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授权发明专利1项。
林琳老师深知科研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她还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林琳老师担任创新实践学院计算机教学中心党支部书记兼教学秘书工作。作为“双带头人”,不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兢兢业业,确保学院教学工作各环节有条不紊,教学秩序稳定运行,还在党支部工作中,以身作则,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党支部的各项活动,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党支部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被评为“辽宁省样板支部”;荣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党支部”bob半岛官网、“校园先锋示范岗”等荣誉称号。林琳老师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林琳老师负责学院的市校合作工作,在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项目中为学生谋利、为学院创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她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是党建工作中的模范先锋。她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为学校学院的发展铸就辉煌。
刘家顺,男,党员,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教师,岩土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专家库专家,长期致力于岩土力学与工程灾害防治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6项,主持辽宁省一流课程1门,参与国家一流课程和省一流课程建设2门。
刘家顺老师主要从事岩土力学与工程灾害防治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专家库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涵审专家、《应用力学学报》青年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nics (AS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岩土力学等学术期刊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纵向项目8项,主持和参与中铁九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企业委托项目6项。历经多年的科学研究与理论创新,系统研究了弱胶结软岩流变损伤机理、开挖卸荷路径下弱胶结软岩各向异性强度理论以及弱胶结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与稳定性评价、季冻区冻土路基和寒区隧道设计施工和建设过程种涉及到的岩土力学问题,研发了小半径曲线盾构智能纠偏控制方法、软岩地下工程设计及灾害防治方法、季冻区路基土改良和路基冻害灾变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获批软件著作权3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14项。
刘家顺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教9年以来一直躬耕笃行于教学一线,先后承担国家一流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辽宁省一流课程《地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制图与CAD》以及《岩体力学》、《钢结构》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年均教学学时超过120学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始终坚持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先后参加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并进行会议汇报,学习教学经验。参加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特殊土力学与工程实践青年学者论坛、全国环境岩土力学与工程青年学术论坛等学术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和汇报,获得第二届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3项。
刘家顺老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英才的理念,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岩土模型竞赛等学科竞赛并为学生做科研训练讲座、实验实训培训等120余人次。为学生提供中铁九局、中铁十九局等实习岗位20余人次。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本科优秀毕业设计1人次,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设计3人次。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学科竞赛,获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和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数十项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奖励。
刘家顺老师从教以来始终默默践行“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中,他将继续勇于探索,追求卓越,努力成为一名更合格的人民教师。
刘尹霞,女,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应用技术与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现任电气工程系主任,先后被学校评为“大学生良师益友”“毕业生我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称号。研究领域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向,长期从事电气类专业一线教学工作,为本科生讲授《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等5门课程。
刘尹霞老师为人正直、谦虚,深受同事和学生的尊敬。她严谨治学,对学生严格要求,但同时又关心学生的成长,乐于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同学们亦师亦友,育人能力突出,把一腔热血都奉献给学生。她坚持“四有”好老师标准,践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坚持言传身教,积极投身“十大育人”体系建设,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关心爱护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在学生中有良好声望。她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她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始终如一地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刘尹霞老师在电气工程系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表现优秀,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22年主持《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使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2024年主持立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就业育人项目1项;2024年主持增设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新松教育校企合作实习基地;2024年获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24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改结题1项,院级思政项目立项1项;2024年指导校优秀毕业设计1项;2024年获得毕业生“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
刘尹霞老师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雄鹰杯”和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获得优异成绩,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全系形成良好氛围。她组织学生专题讲座10次,指导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22班次,指导学生竞赛27项,累计68人次。在刘尹霞老师的指导下,其学生在2022年第三届水下智能装备创新设计大赛获三等奖,2022年辽宁省大学生智慧海洋科技创新大赛获三等奖,2023年辽宁省大学生智慧海洋科技创新大赛获二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智慧汽车大赛北方赛区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4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省赛获一等奖。
刘尹霞老师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孜孜以求,勇于开拓、甘当人梯。她在求实、奋进、开拓的教育事业路上,一路播种,一路付出,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展示出了自己的才华,也铸就了亮丽的教育之路。她用一个个平凡的印记为人生注脚,用一个个全新的目标为学子领航。
刘颖,女,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先后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优秀员”“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自2003年起,她全身心投入体育教育事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担任全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体育学院专业理论课及学院班导师等工作。
自担任2014年担任运动训练专业班导师以来,她更是以身作则,她利用自己在延边大学攻读硕士期间的宝贵经验,为有志于深造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多名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取得了显著进步,还成功考入了大连理工、沈阳体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实现了自己的学术梦想。荣誉的背后,是刘颖老师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躬耕教坛,以体育人”的深刻内涵。被2016年评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刘颖老师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在学术与教学成就上,她不仅成功主持及参与了两个省级课题,荣获一个市级课题一等奖和两个市级课题优秀奖,还在省级期刊上发表了二十七篇学术论文,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除此之外,她还获批了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及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并参与完成202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她深知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亲自指导本科学生撰写并成功发表十余篇学术论文,更在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引领学生斩获佳绩,包括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及两个三等奖,刘颖老师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为学生们点亮了求知路上的明灯,引导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刘颖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体现在她对工作的无私奉献上。她对学生的训练要求极为严格,每一个动作、每一次练习都力求完美。在她的带领下,校啦啦操队在全国大学生啦啦操大赛中屡建奇功,摘得两枚一等奖桂冠及多项二等奖、三等奖荣誉;在辽宁省教育厅主办的健康活力大赛中,更是以卓越表现赢得一冠双亚的辉煌战绩。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热爱与奉献。
2021年在庆祝建党百年的辉煌时刻,刘颖老师以其不懈的努力与高尚的师德,荣获“优秀员”的称号。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刘颖老师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党建品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就业创业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廖廓,选择了体育,就是选择了奔跑,用她执着的热爱,点燃孩子们的体育热情。教育之路,没有终点,对于她而言,未来的每个日夜都将怀揣着教育的初衷坚定前行,她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一朵朵绚烂的体育之花。
卢慧,女,民盟盟员,辽宁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先后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优秀女工委员”。主要讲授《生态监测与评价》《园林景观与设计》等3门课程,长期从事矿区生态修复技术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策略的研究。
在教学课程方面,她秉承着“实践出真知,积累达至境”的道理,一直在教学一线工作,主讲《生态监测与评价》等本科课程,始终认真负责、追求卓越。在课堂教学这一最重要的环节,她倾注了大量心血与智慧,她的教学准备精心而周全,备课过程深入细致,确保每一堂课都围绕知识的精髓展开。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且注重授课方法,巧妙地将实践技能的演示融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理解。同时,她紧跟教育科技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并有效运用学习通、雨课堂、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与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更加灵活、互动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深的体验和成就感,从而显著提升了课堂学习的效果与质量。
基于区域环境需求与学校地矿优势,专注于矿区生态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策略的探索,将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参编教材1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及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辽宁省林业科学技术奖等2项。
对系里的日常工作管理细致周到,任劳任怨,积极配合领导、组织管理系里的各项工作,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着骨干作用。除了扮演良师,她更倾心于成为学生的益友。特别是担任班导师以来,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一直给予学生们妈妈般的关爱。她经常通过寝室走访、办公室约谈或者各类通讯方式与每名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与困难,积极给予引导与帮助,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每个月定期组织召开班会,进行阶段性学习和工作总结与规划,并创新地运用学习通泛雅平台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督促同学们每日坚持自习、英语打卡等;除了稳抓学习,她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与文艺活动等,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在她的带领下,班级多次获评优良学风班、优良标兵班等荣誉称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卢慧老师一直以来以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底色。
罗根华,男,党员,博士,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环境工程系副主任;先后获得校“优秀班导师”“毕业生最喜爱的老师”等荣誉称号。先后为本科生讲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原理》《运筹学》等课程,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及矿山环境生态修复相关研究,主持或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横纵项课题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罗根华同志作为环境工程系副主任,工作中考虑各种问题细致周到,他对自己承担的各项工作认真负责。为提高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环境工程专业在大四上半学期即开展选题和开题工作,罗老师仔细审核每名学生的任务书、开题报告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材料,并及时反馈学生提交材料中各种问题,做到严把关、保质量;他重视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近年为专业建设10余个实践教育基地,并按时将实习数据上传至“全国大学生实习公共服务平台”,年均上传实习数据上千条。
罗根华同志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他用小小粉笔书写梦想,在教育事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和快乐。罗老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认真准备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并精心设计教案,加大课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特别是通过将科研过程中积累的工程项目案例引入到课堂,加以生动的讲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理论和工程实践学习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真正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研究应用型人才。罗老师对待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学生们的“罗爸爸”在专业实习动员和实习现场总是结合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实践提出各种“难题”,要求学生结合理论在实习现场寻找答案;他对待毕业设计更是严上加严,要求学生每周汇报设计进度和不定期检查已经成为常态,对毕业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内容的错误“零容忍”,每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成绩优良率均超过80%,近年有5名同学毕业设计获评校优秀毕业设计;教学之余,罗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多名同学作品在“德泰杯”东北三省一区第四届大学生生态环保作品竞赛和“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好成绩。
罗根华同志热爱学生教育工作,作为班导师的他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状况,对学困生进行重点帮扶,所带班级成绩优秀,截止目前已经有多名博士生在河南师范大学、山西工学院等高校任教。他集中精力搞好班级建设,将班级同学融合成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集体,所带班级成果丰硕,其中环境19-4班和环境20-4班多次荣获校“先进团支部”“优良学风标兵班”“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
教书育人任重而道远,罗根华同志将继续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本着“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脚踏实地工作,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邵颖,女,民盟盟员,硕士,现任应用技术与经济管理学院财经系主任、学院工会女工委、统战信息员,2023级财务管理专业班导师。她以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尚的师德师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曾荣获“校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最美家庭”等荣誉。
23岁毕业伊始,邵颖老师就开始在财务管理专业团队工作。先后成为省级精品课《财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省级专业教学团队的主讲教师。先后主讲《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资本运营》《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等课程,深受同学们欢迎。在课堂上,她全身心投入,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下,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在2022-2024学年度年均授课260学时,高强度的授课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不仅是对邵颖老师工作量的肯定,更是对她教学能力的认可。
邵颖老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极力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OBE理念下“思学赛创”结合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的项目,引入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达到校内外同领域的先进水平。
近五年,为财务管理专业及校内其他本科专业讲授 《创新创业思维训练》等课程96学时,获得了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径、新方法,不但为学院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更成为其他老师学习的榜样力量。
作为财经系主任,邵颖老师肩负着学院财经系发展的重任,除带领全系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财经专业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之外,她还在学院教务科任兼职教学干事bob半岛官网,在服务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同时,还第一时间关注各种教学管理动态,把最新消息第一时间带给大家,不但成为学院教学管理的好帮手,还成为关心同学爱护同学的“大姐大”。
邵颖老师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卓越的教学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服务经验赢得了师生们的尊敬和赞誉。她的同事们称赞她是一个勤奋务实、勇于创新的优秀教师;她的学生们感激她是一个关心学生、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王诗,男,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主持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计划项目1项、横向项目3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无线电中频谱资源分配、软件无线电、排队论、运筹学。
王诗老师致力于探索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开发完成包括新型题库系统、标准化教学材料设计、实践项目答辩系统等成果申请与获批多项知识产权。发表教改论文3篇,其中SCI论文1篇;主持建设辽宁省一流课程1门,校级金课1门;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获得“青年教师优秀教学效果奖”、“青年教学名师”、“青年教学十佳”等多个称号。
王诗老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先后创立了“云部落”和“知行社”两个创新工作室,为本科生搭建科研实践平台。2023年,知行社获评校级“大学生创新研究工作室”。工作室本科生12人保送硕士研究生,去向包括大连海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王诗老师乐于分享教学科研成果,每年面向广大师生开展义务教学和讲座,带动师生共同进步。王诗老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尊重并接纳学生个性特点,乐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王诗老师倡导并组织院“电子知识竞赛”、“单片机培训”、“数学建模竞赛”、“焊接大赛”、“文献阅读竞赛”等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找到自身长处,找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建立自信,尽早规划大学学习生活。
在王诗老师的指导下,其学生团队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指导学生发表论文27篇,包括SCI检索2篇、CSCD核心检索3篇等;获批知识产权6项;在国家级与省级各类竞赛中,王诗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累计荣获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97项。这些奖项涵盖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第十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奖,以及“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等竞赛荣誉;其研究生团队曾获得国家奖学金1项、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近20项以及“辽宁省优秀毕业生”、“校优秀毕业论文”等个人奖项或荣誉称号。
王诗老师始终坚持修德砺能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道德修养与专业技能的同步提升。他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日常教学和科研指导中,王诗教授以诚挚之心,耐心指导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帮助他们实现专业领域的超越。王诗老师倡导“平等尊重,携手共进”的团队文化,通过定期的团建活动和总结大会,让知行社成为一个温暖而高效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高效合作,更在相互支持与鼓励中成长为具有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学生。
在荣誉与成就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始终站在学生身旁,与他们并肩同行,携手共进的师者形象。王诗老师以其卓越的教学理念和科研精神,为通信工程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吴迪,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辽宁省教学名师,工程力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流体力学》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辽宁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Geohazard Mechanics》《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年编委。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辽宁省教改项目2项,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优秀毕业论文奖指导教师,为本科生主讲《流体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课程,为博士研究生主讲《高等流体力学》等课程。
“直腰做人梯、弯腰做人桥、甘当铺路石”是对吴老师的真实写照。作为研究生导师,坚守育人初心,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在科研学习之余组织学生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力学人”。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专业课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同频同振,促进学生由“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从教17年始终坚持一线教学,讲授《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等多门课,每年指导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受益学生4000余名,为力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担任工程力学07-1、2班和14-4班班导师期间,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成才,班级的多名学生考取了北航、哈工大、中科院力学所等知名学府攻读研究生,现已成为国内知名高校的力学教授和青年学者,其他就业的学生现已成为了矿山、土木和机械等行业的骨干力量。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吴迪老师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现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0名,毕业博士研究生2人均已留校工作,毕业硕士研究生8人均已称为能源、土木等行业骨干。吴迪老师将“严谨、活泼、团结”作为日常研究生管理的主旋律,建立了博-硕传帮带的学习模式,以便在科研学习中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将课题组内的学生们团结在一起紧紧地拧成一股绳。课题组内会定期组织分享交流会,不仅分享自己的科研进展也会分享前沿科技动态和社会热点新闻等,以便牢牢把握科研主线,弘扬科学精神。课题组坚持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到项目的各个流程中去,注重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组还会定期资助研究生参加研究方向相关的学术会议,以此拓宽学生视野。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科学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善各项制度措施,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教书育人,以身为范。吴迪老师不仅要求学生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科研,更是以身作则,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创新。主要研究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耦合条件下超临界CO2压裂页岩储层驱替CH4渗流与损伤机理,揭示了含超临界CO2页岩在真三轴应力过程中力学响应及渗透演化规律,建立了含超临界CO2页岩力学-损伤-渗流耦合作用模型,为我国页岩气高效开采和实现CO2地质封存提供理论基础。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项目7项;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在国际及国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检索12余篇,EI检索17篇,获煤炭工业协会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专利4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流体力学》教材1部,参编《材料力学》教材1部。
吴秀峰,男,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幕墙门窗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门窗幕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讲授《钢结构设计原理》等7门课程,编写《工程结构抗震》、《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等教材。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结构抗震和建筑装配式围护结构及新材料。主持省部级基金项目、企业委托课题14项,科研成果获奖6项,教学成果奖6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专著1部,指导学生竞赛获奖30余项。
吴秀峰老师积极投身到本科教学工作中,始终坚定要做到服务学生、奉献学生。任职期间,先后为本科生讲授《结构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结构设计》,为硕士生讲授《结构健康检测》、《高等钢结构理论》,以及为博士生讲授《土木工程试验方法》等课程。累计完成本科教学工作量5900.64教分。通过前沿化的课堂教学强化课程建设,确保学生接触到最新的学术成果和技术动态。同时,吴老师通过“产教创—思学创”的节点对接,精心设计阶段性学习活动,将产业发展和科研成果直接融入教材建设,从而提升了教材的实际应用价值。他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特别是对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和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深入思考和研究。他还积极参与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华洲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并顺利挂牌。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广州建研数力股份有限公司钢结构设计实践基地建设项目,获得价值30万元的软件资助。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稳定的研究方向是科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和创新成果的基础。经过所在科研团队多年的培养和锻炼,已经具有很强的科研意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多年来主要从事包括了对新材料、设计机理及性能分析等方面的创新,也包括了其动力响应分析和耐久性评估等主要科研工作,确定研究方向工程结构装配化及其抗震性能和建筑装配式围护结构及新材料利用,主要应用领域为现代化装配式建筑结构以及市政建筑工程。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辽宁省教育厅面上项目一项,结题辽宁省科技厅指导项目一项、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两项。完成企业委托项目3项,到款金额达到32万元。累计完成获得包括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产业化奖在内的省部级奖项6项。以工程结构装配化及其抗震性能为主要内容,完成B级专著《输电塔线动力响应及防灾》,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22年7月出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Structure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在教育事业中,吴秀峰老师始终坚持“学生是第一位”的原则,深知教育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在他的教学和指导中,学生的需求和成长始终被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学生的学术与个人成长。他指导的涉工11-1、土木15-1、土木17-2、土木20-9班,均荣获校级优良学风班和优秀团支部称号。其中,土木17-2班荣获了校优良学风标兵班。积极将学生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通过实践和项目指导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工作室的支持下,吴老师带领团队成功指导了53名本科生,其中14位学生获得了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17位学生通过考研成功进入研究生阶段。此外,积极推动本科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指导学生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以及省级奖项30余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
闫孝姮,女,党员,电控学院副院长;国家公派法国索邦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工委和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委会委员、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校青年拔尖人才。先后获得辽宁省高校优秀员、校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先进典范、校最美教师、校五四青年奖章、校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2001年,17岁的闫孝姮考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工程系,22岁,父亲因病去世,硕士毕业后,作为家中独女,她选择扎根辽西北地区,留校任教。最初的岗位是电工电子实训员,本着爱岗敬业的精神,从教会学生认识电阻电容、焊接一份电子作品做起,开启了她光荣的人民教师之路。
闫孝姮渴望与学生“同书共读、同学共进”,2010年开始讲授《模拟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为了能更好的传授学生更真实的专业技术,从此以后,她放弃了假期和课余休息时间,成立太阳石科技创新工作室,走上了学科竞赛指导教师之路。14年的坚持,她连续三届获得校教学青年十佳,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等国家级奖项。其中,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连续六年获得国家一等奖,为我校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电类专业参赛学校达1100余所的竞赛,该竞赛培训官网多年来一直邀请她做赛前培训专家,是全国省属院校指导教师中的杰出代表。她将创新工作成果反馈融入教学,主持省级教改3项,出版煤炭“十四五”规划教材《电路与电子实验教程》,使10个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教材规范化,引领全院师生积极参与创新工作,使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始终蓬勃发展。
闫孝姮努力提高科研水平,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出站后,放弃留在北京工作的机会,选择继续回校任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辽宁省科技厅项目2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项、中国-波兰测控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她深入矿山、电力行业解决实际问题,主持国家能源集团“矿用电缆信息识别及管理系统的研究”、国网辽宁超高压公司“阀冷均压电极凝结物检测装置”等科研项目。其中,2022、2024年获批的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校电气工程学科在“电磁场与电路”方向的引领性突破,她本人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博士生导师。
她所带的本科生班级获“辽宁省先进班集体”,指导研究生获得辽宁省优秀毕业生7人,国家奖学金6人,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校级优秀论文12篇。学生们在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当老师,在国家电网、国家能源、中核辽宁核电、百度、华为、小米等企业当技术骨干,成为了“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淮河能源西部煤电集团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担任电控学院副院长3年以来,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她组织召开电气工程学科学术会议,任职期间学院在电气、信息两个学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新建机器人技术实验室、升级电路与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实验室,在法国访学期间成功引进了格罗宁根大学李闯博士,体现了组织能力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闫孝姮一直在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扎根辽西北高等教育事业,让更多的学生从这里学到、得到,为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阎馨,女,党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师;电气工程系“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目前被学校聘任为校督导员。曾荣获校第二十届优秀教学青年十佳,校第三届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校第四届科研十佳奖获得者,两次校“五一巾帼”先进个人称号等,多次荣获“先进党务工作者”、“优秀员”和“先进个人”等院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