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BOB半岛新闻中心
对工程地质的认识集锦9篇BOB半岛
发布时间:2024-02-07 10:07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BOB半岛前言:作为一种新开设的专业,其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做好基础教学工作,就要从其特点上出发,从地质与地球物理两方面出发,制定出完善的教学计划。从主体思想上来说,就是为解决地质问题提供出专业化的手段。因此,教师就要从地学与手段的层面上出发,做好专业化的教学工作BOB半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主要是以淮南地区为例进行了研究。

  对于淮南地区来说,有着极为丰富的地质现象,同时也为开展地质实习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且就淮南地区来说,处于南北地理以及地质分解线以上,其类型与华北类型较为相似。从地层上所显露出现了岩石来说,包含了先元古界青白口系以及奥陶系沉积岩等。从我国地质历史的发展上来说,在多期地质作用的影响下,断层以及褶曲等地质现象。淮河在经过此地,所以也就可以观察到十分明显的河流地质作用。从另一层面上来说,这种地质点的分布十分的集中,所以也就拥有交通便捷以及优越性高的特点,因此也常常作为野外地质实习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开展地质学科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这一地区或是周边地区中开展专业认识实习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教学素材的丰富与完善。在《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南》中详细的为人们介绍了当地的资源以及环境资质等方面的内容,所以也就可以为提高地质认识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之受到了地质实习点自身优势的影响,也可以更好的开展实习工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地区已经成为了地质工程、土木工程以及采矿工程等专业的实习基地。作为新兴的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也就可以从其他专业实习经验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对现有的地质认识实习来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从自身专业特点上出发,完成地质认识实习[1]。

  在实际开展勘查技术实习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工程专业的特点上出发,做好实习内容的安排工作,同时还要明确耗实习的路线以及内容等方面,以此来保证实习的质量与效果。且对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来说,要选择在适当的时机中来进行,但是还要在学生对地质学相关的岩石以及地质构造等方面有一定认识后才能进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这一知识。学生只有学习好不同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以及内容等,才能对地质以及物探知识等方面产生出相应的认识,从而也就可以确保了实习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要去报实习时间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来确保实习过程的紧凑,保证实习内容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实习热情。

  通过组织学生对洞山的岩石以及地层、生物与等进行观察,可以了解好实际的沉积环境,从而建立出完善的沉积地层的认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罗盘、测量好岩层中的实际产状,掌握好其构造与特征等方面。所以说BOB半岛,这一实习的路线主要是可以让学生对岩层进行观察,明确地层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地层实际情况,这样也就帮助学生完善的对这一沉积地层概念的认识与理解。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罗盘的使用以及练习等方面上来开展教学工作了[2]。

  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实习目标,掌握好罗山山体的岩石以及地层等情况,观察好断层,认识到在不同的地层中其风氧化的特点。

  对于勘查专业与地质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来说,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其重点环节就是要确保与自身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吻合,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实习工作。其次,对于勘查专业来说,由于自身的实践性等方面相对较强,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却发现,一些教师所开展的地质认识实习往往注重地质专业知识的讲述,这样也就难以从实际的专业要求上出发,也就难以满足专业的实际需求了[3]。因此,想要提高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的效果,就要坚持从以下两个层面上入手,第一,要掌握好底本的地质知识与技能,以此来认识到工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明确怎样才能掌握到所需求的地质资料。第二,就是要明确,对于不同的地质构造以及岩性等方面来说,存在着不同的地球物理性质,因此,在实际中就要运用好科学的勘查手段,以此来解决好实际问题。

  通过对实习内容的不断完善,可以真正实现将地质知识与勘查技术等内容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对于石灰岩以及泥岩界面来说,就可以在掌握其岩性等方面的基础上来对弹性力学性质等方面进行研究,明确科学的探查方法,理解其地球物理性质上的差异[4]。

  想要更好的开展地质认识实习工作,实现实习的目标,教师就要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地质认识实习进行有效的要求。第一,要做好安全上的准备工作。对于这一实习工作来说,由于需要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所以安全问题就极为重要了。其中也就包含了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从衣着上来说,要满足野外实习的相关标准与要求,配备完善的医药品,及时清点实习的人数,保证人身的安全。第二,要做好实习记录工作。在实习记录中包含了实习点以及岩性等方面的呢荣,因此,在实际中就要确保描述的准确性,甚至还可以配备相应的素描图等。第三,做好实习日记。在回到住宿地点后,要及时对当天的实习记录进行整理与完善,以此来保证实习的有效性。第四,要做好实结报告。在实习结束后也要对实习的过程进行总结,从而提高实现的质量[5]。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想要为社会培养该更多的人才,就要认识到开展勘探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中就要求教师要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让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实习中去,从而提高自身的感性认识,提高实习的效果。

  [1]吴荣新,张平松,吴诗勇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认识实习的组织与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19-20.

  [2]方根显.李曼.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以东华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0,(19):40-42.

  [3]王运生.冯文凯.陈强等.浅谈勘查技术与工程特色专业综合实习教学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9,(01):86-88.

  矿山地质是安全工程学院采矿、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庞杂,涉及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矿井灾害防治、工程物探技术、煤田地质与勘探及地质图件的阅读与使用等专业知识。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与煤矿生产相关的地学分支学科知识,建立地质学的时空观,能阅读及编制相关矿山地质图件,掌握基本的地质工作方法,能够运用地质知识指导和保障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由于矿山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复杂多变,且难以在实验室中重现,导致了该课程较抽象。同时因其涉及学科种类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与理解的困难。另外,该课程与煤矿开采实际结合紧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采煤概论与矿山生产实习还没有完成,致使学生难理解,不能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与工作现场实际到底该如何对应。

  针对这种情况,承担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一方面,强化基础概念与理论的教学,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实物地质模型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尽可能地形象化,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地质工作能力。

  根据教师对采矿、安全三届学生的授课经验,认为除了要进一步实施上述的教学手段,更应多角度多层次开展相应实践环节教学。具体包括:(1)强化野外地质认识实习;(2)结合学院科研项目丰富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与煤矿山相关的研究实例,讲授一些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地质学内容,以及在矿井灾害防治过程中正确认识地质条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3)吸收高年级优秀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矿山地质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也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充分地运用相关知识。

  矿山地质学课程面向采矿、安全等非地质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地质实践机会不多,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地质构造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而煤矿开采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都有构造有关。所以认识各种复杂的构造现象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重点。为此,在矿山地质学教学的过程意安排了野外认识实习教学内容。

  经过认真筛选,矿山地质认识实习的野外教学基地选在北京西山东部下苇店村,位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和北北东向的太行山脉的接合部位。该实习区内地层、岩石、地质构造在华北地区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地质构造形态直观明显,易于学生现场学习,提高他们对矿山地质学的学习兴趣。

  在实习中,沿实习路线从老地层到新地层前进,要求学生在每一个观察点认真听教师讲解,仔细观察各类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并做必要的记录,对特征地质构造作素描图。并且通过产状测量,学生很好地复习和掌握了罗盘的野外使用方法,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认真观察不同地层单位的分界标志、地层中出现的断裂构造和层间小褶皱,尤其是断裂构造附近的牵引构造等,训练他们运用地质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野外教学实习取得较好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对野外实习中所见到的地质现象印象深刻,部分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理解对相关地质现象进行分析。

  矿山地质课程内容在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中都是经常涉及的内容,教师把相关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地质构造引入教学实践,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把抽象的地质构造形象化,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矿山地质的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院在矿井水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矿山地质课程对这方面设置了专门的章节。在讲述过程中,遵循矿井充水条件分析――矿井水文观测――矿井水害防治的流程,引入相应的科研实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矿井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实际采掘活动,对探测结果进行了详细解释,充分说明井田构造格局、顶板砂岩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小构造对顶板富水区的影响。在采动条件下,后期的人为改造与先天地质条件的叠加,破坏了顶板含水层地下水天然径流条件,如果没有遵循矿井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掘”的原则,很容易发生水害事故。强调在矿井水害防治中应落实“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同学们深刻领会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对前面几章基础地质知识有了系统深入的认识。

  抽调优秀本科学生参加学院教师科研项目是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传统习惯。每年都有高年级学生进入教师科研队伍,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现场系统收集、整理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与现场技术人员的交流能力,而且能在繁杂的资料中收集到课题研究需要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参与项目数量增多,一方面学生能系统全面了解各大矿区各种的生产系统与地质条件;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应对井下工作条件的能力;最后,经过2年左右的锻炼,在毕业时,这些同学都有不俗的表现,有获院级优秀毕业生的,由以优异成绩考研获录取的,参加工作的同学也由于有前期的积累,工作能很快上手,在用人单位都有不错的发展。

  这项工作,从03级开始已经坚持了7届,今后还会坚持下去,相信对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矿山地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主要面向采矿、安全专业学生开设。由于没有地学基础,授课教师如何能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对03级本科生实践教学活动分析,总结出具有安全工程学院特色的几种实践教学方法:

  (1)强化矿山地质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消化书本知识,认识实际地质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在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地质条件和矿井水害防治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应科研实例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工程监理行业从发展到现在,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并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完全认可,在越来越复杂的新形势下,就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探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以确保工程质量。

  从工程建设监理制度1988年在我国开始试点至今20多年里,建设部对工程监理的初衷,一直都是“三控、二管、一协调”,监理的“三控”即投资、进度、质量管理的职能,也就是说工程监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应该实施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监理就应该参与,在工程的设计、施工阶段更应体现监理的重要。而在《建筑法》中仅将监理制度限定在施工阶段,操作中绝大多数监理单位仅是以“质量监理为主”。另外,《招标投标法》也对监理的实施范围有所界定,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确有许多不规范的行为,甚至出现一些不正当的竞争。以上说明尽管我国已颁布的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于监理制度都有所涉及,但是真正的能全面明确监理工作职能的法律文件还很缺乏。

  俗话说:“想要别人重视自己首先要自己重视自己”,首先许多监理公司对自己不够重视,大部分社会监理机构为了降低公司成本,往往采取项目聘任制,对外地的工程项目实行工程所在地招聘,工程结束后,若无后续工程,就不一定能继续从事监理工作,造成监理人员的不稳定。其次有许多监理公司为了承揽到监理业务,违背国家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而制定的监理取费标准,自己通过降低费率来保证本公司在监理市场上的竞争力度,这样造成了监理的实际收费过低,使得从事监理的人员收入也很低。第三尽管绝大多数的社会监理人员都能按照监理工程师职业道德守则的要求,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的监理工作,但是还存在小部分监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影响了整个监理业的形象。

  主要表现在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监理队伍的组成上,目前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一是在设计、施工单位工作多年现已退休的人员,尽管他们有丰富工作经验,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使得他们没有充沛的精力,对于新知识接受的很慢。二是一些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改行为监理,而监理单位没能及时给予他们业务培训,再加上自身不具有自学监理知识的能力,因而,在这些人只具有一定的设计与施工经验,而对监理知识及其匮乏BOB半岛。三是新的大学毕业生,尽管他们精力充沛、勤学好问,但是他们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目前监理队伍缺乏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集技术和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监理人才。

  从我国实行工程监理制到现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不但没有认识到工程监理能够帮助他们减轻工作负担、确保工程质量,反而错误的认为实行工程监理制削弱了他们手中的权利,产生了抵触情绪。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监督时凡是涉及质量责任问题不管什么原因,全都强加于工程监理身上,并到处宣扬工程监理无能、无用。其结果,无形中对监理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近几年,社会对监理的观念有所改变,认可度有所提高,并且有一些较好的措施和方法在工作中得以实施,但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人员对工程监理认识存在偏见问题依然存在。

  我国在《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尽管都对建设监理有一定的涉及,但是这些法规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把监理工作限定在施工阶段偏向于施工质量的管理,使人们在对监理制度的认识上存在不同形式的偏差。面对此情况,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应该对《建筑法》、《招标投标法》等现有法律中关于工程监理的相应条款进行修订,统一对监理的认识。同时,还应对建立一些更加能促进公正、公平竞争的招投标制度,使工程监理机构的竞争意识得以提高,促进我国监理与国际监理的接轨。

  一方面监理机构是受雇于建设单位的,代表建设单位来管好工程,要服从于业主;另一面,监理作为一个社会职业,国家的法律、法规赋予其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为社会负责的责任。所以,工程监理机构对建设单位负责的同时,更要对社会负责。在工程的监理过程中,监理要独立行使其职能,把监理的权威性强化起来,保证工程质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首先要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管理,推进监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人才结构上,监理公司要不断进行调整,尽快引进缺乏的人才,适应监理工作的需要,对新引进的人员,要结合自身的工作能力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培训,为今后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在职人员,面对当今社会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应阶段性的开展有关控制工程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规程、标准能力的培训班,从而促进工程监理人员不断提高水平及能力、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工程监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人员应转变从传统的对工程监理的错误认识。不要把工程监理看作是削弱自身权利的对象,应去除对他们的抵触情绪。应把工程监理看作是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为他们减轻自身工作负担和压力的不可缺少的好帮手;是有利于他们随时随地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工程情况、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提高不可或缺的施工现场战斗员。除此之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人员还应与工程监理监理建立相互依靠、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伙伴关系。凡是由工程监理提出的正确的有关工程方面的意见,均应给予全力支持。让工程监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工程地质学为地质学的一个应用分支,研究的是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土木工程活动会改变地质环境,从而带来相应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只有对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才能避免各类问题的产生,所以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中是至关重要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后续《土力学》、《基础工程》、《道桥工程》、《地下工程》等课程打下基础。

  土木工程专业选用的《工程地质学》教材不同于地质专业教材,涵盖内容广泛,课时少,知识不够细致深入是本课程的一个主要特点,课程知识实践性较强,学生学习多停留的知识表面,不能由表及里,加之此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多为考查课,不能引起学生足够重视,所以以往的教学手段方法不能满足现行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教学中的一些改革方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我校工程地质学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含2课时实验室认识实习。笔者走访了多个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地质学课时量设置多为32学时,有些院校设置为24学时。对于地质学相关专业课时量设置多为64课时。土木专业的工程地质学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学基本理论,岩石、岩体和土体的工程性质以及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以及工程地质各类勘查方法,因此本课程内容繁杂,涉及面广,抽象难解,学生想在课程上对知识融会贯通是比较困难的。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缺乏地质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背景,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理解起来有难度,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土木工程专业地质学相关课程只有一门工程地质学,没有 《普通地质学》、《岩石学》BOB半岛、《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课程做基础,更加增大了老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困难。

  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工程地质学多被定为考查课,学生多认为考查课不重要,学习中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工程地质与其他专业课联系不是很紧密,学生认识不到工程地质学的重要性,认为其在专业中的用途不大。

  工程地质学实践应包括室内试验和野外实习两部分。通过笔者调查,土木工程专业的室内实验,对于力学实验,土工实验大多高校都比较完善,而对于地质类实验室大部分高校都不太健全。对于野外实践,由于学校师资有限,实习基地不好确定,学生众多不好管理,对于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实验是非常欠缺甚至是不存在的。正是由于实践教学的缺乏,导致学生学习只能看到知识的表象以及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不能深入内容的实质,不能由表及里。

  工程地质学课程内容多,涉及范围广,从两方面进行调整:(1)适当增加课程量,学时不低于38课时,保证其教学质量。(2)精简教学内容,根据工程地质课程的内容,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工程地质学内容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地质学基础知识,主要讲解地质作用、岩石、地质构造等知识,本专业学生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相对缺乏,因此,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工程地质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具备地质思维方式思考工程地质问题。第二部分为工程地质理论,主要讲解岩土层工程地质性质及各种工程地质问题,这部分教学应以宽、泛为主,详、探为辅。第三部分为工程地质勘查,针对专业侧重点,着重讲解相关地质勘察方法。

  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我们并不陌生,但对于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作用尤为明显。可以布置一些课本上找不着但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那么学生带着疑问就会利用图书馆、网络或者实地参观考察以及其他更有力的手段才能完成,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布置以分组形式完成的作业,每个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这样带着责任大家都会很积极,努力完成自己的部分。甚至组与组之间在完成作业的优劣方面形成竞争,加强了每个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危机意识。

  对当堂课所学知识,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回答即时问题,虽然方法平常,但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时刻保持“警惕”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或者是每次交作业后,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在讲堂上向大家讲解自己的作业,虽然学生有怨言,但大多数同学认为收益颇丰。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加大了授课信息量,但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多媒体教学不应只是文字、图像、视频的简单罗列,而是在简单的内容铺垫之后快速进入正题,展示出所应该掌握的内容,然后利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图像、视频文件加以辅助,即时抓住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了解并掌握重点知识。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每一刻都能全神贯注,如果所讲内容过于枯燥,或者教学时间过长,学生在坚持认真听课一段时间后未免会走神,所以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安排顺序要适当,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聚精会神的时间段内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最终能够达到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工程地质实践教学应该积极开展室内试验和野外实习。室内试验主要包括室内矿物、岩石鉴定,即用肉眼鉴定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及鉴定方法,对三大类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和产状等方面进行鉴定。学生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实物联系起来,使思维方式立体化。以往矿物和岩石的认识通常是根据已知矿物或岩石来对其特征进行描述,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未知的标本,根据学生观察其特征来确定其类别,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如果条件允许还应积极开展野外地质实习,通过对自然界的地质结构、构造和工程结构的直接观察和接触,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课程课堂教学所学理论知识。

  工程地质考核方式多样化,摒弃以往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可以让学生提交读书报告及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学生读书报告内容进行答辩,一方面考察学生对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报告进行总结,享受收获,弥补不足。工程地质学采取考查的考核方式,针对学生重视不够,上课积极性不高,缺课请假等现象,在尊重学院教学考核规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分值,把平时成绩的比重增加到40%,把学生“限制”在课堂上。

  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广泛,教学存在难度。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中加强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方应用型高校因在办学历史、经费投入以及社会关注程度等方面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较大的差异而使其办学水平、师资队伍、实践条件以及生源质量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这导致其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明显不足[1-2]。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如何针对地方高校办学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地方高校自身特色、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程教育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多数地方本科高校在现有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与地方经济产业联系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专业特色不突出、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教育教学方式不灵活、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实验室建设和校企合作较薄弱、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3-5],和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迫切需要探索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城建学院是以工科为主、以“城建”为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地方本科高校,自2017年开始对标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战略,建设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大学科技园、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河南省城镇综合设计研究院、百城建设技术研究院,搭建了坝道工程医院河南城建学院分院、河南省城乡规划大数据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高分数据平顶山分中心、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科研监测中心、城市固废综合处置与生态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健康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尼龙产业技术学院、BIM技术研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中心等科研创新服务平台等,致力于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本文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进行探讨。

  人才培养方案是体现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专业教育的依据。河南城建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4年开始设置并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经历了2015版、2017版和2019版3次修订,2017年开始探索工程教育认证模式,但还未完全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12条构建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关联矩阵,在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构建了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关联矩阵,但是还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不能够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不科学、课程体系设置不能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构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2.1.1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重构人才培养目标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开展深入分析,以往的人才培养目标仅仅做到了形似,尚未完全契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内涵。经过近2年的实践,不仅使任课教师接纳工程教育认证方法,使得工程教育认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而且使任课教师对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内涵理解更加全面透彻。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基于专业认证标准的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力争做到针对学生的毕业要求“明确、可衡量、全覆盖”、毕业要求可以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可以有效支撑毕业要求等3个方面。2.1.2结合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产教融合方式工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理论基础,具备优秀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合理的产教融合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顶层设计上作出合理布局,对接新能源领域的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项目。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探求与企业合作建设研究所、实训基地、共建校企合作课程等,并探求将学生送入企业一线开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工作,共同培养拥有工程实践背景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新能源专业培养方向涵盖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核能等,学科涉及面广,不同方向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不同,课程之间跨度较大,基于河南城建学院长期形成的城建类学科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依据学校“依托建设行业、服务城镇化”的服务面向,河南城建学院开设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应用,偏重于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设计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如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等,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在以往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着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学科知识体系不完整、专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在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中重新整合和规划课程体系,认真梳理课程的内容与关键知识点,着重突出工程能力和设计能力这2条主线,增设了锂电池储能系统设计及应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了Matlab技术工程应用、计算机辅助制图、能源工程管理与工程经济、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等个性拓展课程模块,构建了知识结构完整、课程衔接合理、更能体现新能源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并着力构建风、光、储、输以及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的全流程新能源应用体系。

  2.3.1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比例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新工科人才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河南城建学院新能源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着力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2017版、2019版相比,2021版新能源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分别由31.4%、34.3%提高至35.3%。2.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结合新能源专业的课程特点,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采用目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对应有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理论课程,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即给学生下发设计任务书,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目的去预习课程内容。在讲述每个知识点前,先介绍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结合工程实际告诉学生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寻求解决方法,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着力描述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多讲述实际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思维,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提高其对专业的认知,增强对专业知识应用于工程设计中的能力;课后,通过在学在城建等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有关工程设计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打卡,完成所布置的任务以巩固所学知识;在所学课程结束后,安排相关实验、实习环节,将所学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在工程设计中。由此,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实验、实习环节4步层层递进地渗透解决工程问题的思想、思路和方法[6]。从而有效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3.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在开展好理论教育第一课堂的同时,将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以“协同育人”“实践育人”理念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学好专业技术理论的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还有利于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知识融会贯通。在第一课堂中利用已有的创新创业课程,初步建立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能力,并引导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创业理念,同时利用“协同育人”“实践育人”方式将学生带入工程实践中来,让学生参与到工程中去,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去,通过科技竞赛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所学专业知识,并将其有效应用到实践中去。做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创业能力。2.3.4狠抓毕业设计质量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作为学历教育的最后一部分,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是专业素养的凝练和升华,是理论教学转向应用研究的堡垒。毕业设计可以深入反映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新能源专业应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的全周期管理,把好指导教师关,把好选题关,把好指导过程关,把好答辩关,把好诚信关,把好学术关,保证设计质量。在设计选题方面,提倡真题真做,一人一题,尽量选择既能满足课程目标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实际的课题,强化规范意识,让学生在设计中接受实际工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系统思维能力、学习与应用能力、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在设计实践方面,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查阅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凝练精华的意识,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设计中去的思维;在创新创业拓展方面,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深入参与一项相关学科竞赛或科研项目,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以虚拟仿真项目为依托,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在虚拟仿真教学方面,充分利用MOOC等线上优质共享实践教学平台内的资源,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搭建虚拟仿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综合性、智能化、开放性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在搭建实践实训基地方面,充分运用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平台,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合作搭建实践实训基地,着力提升专业内涵建设。

  深化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专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规范教学过程管理,在校院二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形成自下而上的专业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闭环机制,把“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改革联系起来,把成果导向、过程性评价与教学评价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把持续改进和质量保障体系完善与质量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起来,不断加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文化建设,将质量价值观落实到人才培养各环节,持续提升新能源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推进,河南城建学院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新工科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构建一个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适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仍需进一步强化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项具体工作中并持续改进。

  [1]王祥秋,张玉红,饶德军.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J].大学教育,2018(2):127-129.

  [2]刘楠,杨策.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9):4-6.

  [3]黄长军,周青山,曹元志.专业认证和OBE理念下地方高校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21(8):132-134.

  [4]李志义,赵卫兵.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最新进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5):39-43.

  [5]李志义.对毕业要求及其制定的再认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1-10.

  实行建设监理制度是我国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国际交往日益扩大的结果。自1998年开始试点以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其在工程建设中地位日益提高,在控制工程质量、造价、工期的效果日益显著,现在正在逐步在各行业推广开来。

  通过实行建设监理,使我国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开始向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在项目法人与承包商之间引入了建设监理单位作为中介服务的第三方,在项目法人与承包商、项目法人与监理单位之间形成了以经济合同为纽带,以提高工程质量和建设水平为目的的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一种新的建设项目管理运行体制。同时众多监理单位的建立,多家建立单位参与同一项目的投标与监理,使建设工程管理也引入了竞争机制,为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节约投资、缩短工期创造了条件,建设监理制度正在逐步由摸索、借鉴阶段向完善、成熟阶段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建设监理制度起步晚,旧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还在运行并对束缚着监理制度的发展,对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与质量监督的关系模糊,关于工程建设监理的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督引导机制不健全,对工程监理的作用、意义和监理人员的条件理解片面等原因,使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目前业主、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对实行工程监理的意义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对监理的地位及与各方的关系认识模糊,业主认为监理人员是自己的雇员,必须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按自己的要求办,施工单位认为监理人员是业主利益的代表,是为业主服务与说话的,不把监理人员当作独立的第三方看待,质量监督机构又认为监理人员代替了自己的职能,因而忽视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由于以上的模糊认识,使工程建设各方在关系的协调上不顺畅,监理人员的决定不能实施,监理人员的意见不能落实,监理效果不够理想,工程质量监督出现漏洞,当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出现互相推委扯皮的现象。因此建设项目各方及质量监督机构必须认识到在我国过去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下,由于责、权、利不明确,投资失控、进度失控、质量失控的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许多钓鱼工程、高投入低效益工程和只有开工、没有竣工的长尾巴工程,浪费了大量的建设资金,使建设项目丧失了许多发挥效益的好时机,造成了很大损失。通过十多年的监理实践,证明实施工程建设监理是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投资浪费的有效措施。

  业主与监理之间是通过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建立起来的一种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双方都要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行使各自的权力和义务。监理接受业主的委托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理,但监理不是业主在项目上的利益代表,监理必须依据工程建设监理合同、设计文件、有关规范、规定及相关法律对项目实施独立、科学、公正的监理,业主有权要求更换不称职的监理人员或解除监理合同,但不得干预和影响监理人员的正常工作,不得随意变更监理人员的指令。监理人员接受业主的委托,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要对业主负责,监理的一切活动必须以监理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为依据,以实现三个控制为目的,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在业主与承包商之间要做到不偏不倚、独立、客观、公正。

  监理与承包商都受聘于业主,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合同或协议关系,也不得签署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协议,不得参与承包商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任何活动,他们只是在双方各自与业主签署的合同、设计文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约束下的监督与被监督、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监理人员必须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权,认真维护业主与承包商的合法权益,承包商对监理人员的决定不能接受时,可以通过仲裁、申诉等方式解决。

  一项工程项目的实施,要经过地质勘探、测量、设计、施工等多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与工程建设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工程建设质量简单归结到设计、施工或监理任何一方的说法或结论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当一项工程立项以后,要从工程的勘探、测量、设计阶段抓起,直到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正常运行为止。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工程质量的缺陷,甚至工程质量事故。因此,当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后,要根据工程建设资料,认真分析产生事故的原因,找出责任方,以便追究其责任。

  建设工程监理是一项技术服务性的工作,对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监理人员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还要求监理人员具有一定实践经验、足够的管理知识,要掌握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要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方面的知识。建立监理人员持证上岗与注册制度是维护监理秩序、保证监理人员质量和监理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我国目前持有监理培训证的人员有一万多人,从绝对数字上看人数不少,应该基本能够满足我国建设市场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建设监理市场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个人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监理单位与设计、施工、管理单位没有脱钩,许多持证的人员是各级领导干部或一些设计、施工、管理单位的骨干,有的甚至是单位的文秘、办公室工作人员等,他们有证但不能上岗监理,而另一些在岗的监理人员又无证,不具备监理资格。同时我们的培训工作有时又显得流于形式,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许多人只报名,但不参加学习培训,应付了事,对我们的监理工作和监理队伍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监理质量没有保证。超级秘书网

  为促进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素质的全面提升,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通过高校与企业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进行工程技术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1]。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制药、食品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由“化学”到“化工”认知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由理及工的桥梁作用,同时承接后续的化工分离工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等专业技术课,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尽早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观念、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是卓越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笔者通过授课方式,结合本校化工原理中的部分实例,探讨了工程素质培养的几个关键环节。

  化工原理课程不仅讲解化工单元操作中的三传理论,还包括单元操作的大量设备。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几乎没有参加过工程实践,因而也没有工程概念。传统的授课方式和简单的教具,不能使学生对单元操作建立感性认识,对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也缺乏了解,这就很难让学生将各单元操作及设备与生产实践联系在一起,或根本理解不了三传理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对实践生产有何指导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不能令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死记硬背勉强通过考试的学生大有人在[2]。

  通过认识实习,结合工艺流程介绍单元操作及典型设备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是学习化工原理,向建立工程意识迈出的第一步。因此,教学计划中加入见习教学环节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绪论章节可以将单元操作介绍移步化工智能工厂或有代表性的工艺模型现场。我校是以石油化工专业为特色的工科院校,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及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紧紧围绕原油炼制、乙烯裂解的工艺,通过微型智能工厂,结合实际生产流程介绍单元操作的简单原理、典型设备、性能,使学生对单元操作建立充分的感性认识。在设备知识模块上,要求学生利用认识实习机会,对设备结构及其原理有初步的了解;条件允许时可以请相关企业的车间技术人员针对某一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给学生授课,如塔设备、换热器和离心泵等。通过典型产品工艺流程、实验室中型实验装置或身边可以理解的简单生产工艺及设备,引出化工原理课程的各单元操作、三传理论,让学生认识到参加工作后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学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提升学习兴趣,树立工程观念。

  学生对单纯的教学模型和图片演示教学产生排斥,从而出现对单元操作原理理解不透,理论课兴趣不高,实践课不愿动手,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的现象。化工仿真操作给学生一个模拟操作环境,能解决化工专业学生下厂难、操作危险的难题。我校不但开设了单元操作的仿真实训,而且还开设了石油炼制主要装置的工艺流程仿真模块。通过仿真实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大胆动手实践,培养工程的实际操作技能。授课过程中根据理论讲解的进度,由简入繁地开设仿真实训。例如在流体输送设备离心泵的仿真训练中,从开阀、灌泵、起泵等基本操作开始,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实际生产操作,学习实践管路中的流量计、真空表、压力表的使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获取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方法。在传质单元操作的仿真训练中,学生对于启泵、流量器、压力表的使用已经不陌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操作工艺参数。我校利用仿真系统,对流体输送设备、精馏、干燥、过滤单元操作建立起虚拟环境,将单元操作的操作流程、操作点以及控制参数等信息逼真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仿真操作中探求生产过程、思考工作原理,使理论知识的掌握由被动变为主动[3]。

  为了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开发设计创新性实验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我校在现有精馏验证实验装置上进行设备改造,设计了“冷液回流操作条件下的精馏设计性实验”项目。通过改变进料组成、进料流量、冷液回流温度、回流比等操作参数,采用热量衡算、物料衡算,确定精馏塔不同操作条件下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预测产品组成变化,然后依据设定的实验条件进行精馏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分析影响精馏操作的主要因素。实验完成过程中,既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传热、传质的基本原理,又有针对性地强化传质的操作性问题解决,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4,5]。

  理论课程教学是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的核心。上述认识实习、仿真实训,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掌握课程知识质量与效果还依赖于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化工原理教学体系中加入生产观摩、仿真实训,在有限的学时下,使原来的理论讲解时间变得不足。所以对理论内容合理精简,做到精、深、突出基本概念与共性规律,这些都需要授课教师的充分准备和课堂的生动讲授。但是,化工原理课程中涉及许多在课堂上难以直观表达的内容,如流体在管路中流动的类型、离心泵的气缚与气蚀现象、各种换热器的构造及强化传热的形式、板式塔降液管液泛与淹塔等。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元操作原理,在授课中加入以下教学手段是很有必要的。

  采用Flas与教学录像讲解,可以将离心泵、换热器、塔设备、液液萃取等单元操作的原理、设备结构、操作现象等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三传理论以及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如在讲授传热设备时,将换热器冷、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制作成Flas在课堂上播放;在精馏塔操作线、干燥物料湿焓图的确定上,也可以通过Flas一步一步地清晰展现。

  化工案例教学的“教材”要具有真实性、工程典型性和教学实用性。案例的素材基于各个单元操作,收集已有的国内外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案例的过程,是学生主动获取最有效知识来灵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考探索过程,是对学生能力增长最有帮助、参与动力最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理论知识与实践问题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了将理论知识正确、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了他们对化工单元操作方法和单元设备分析、比较、评价及选择的能力[6]。

  通过以上课堂的授课,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工程思维理念。

  教学内容与工厂企业的设备流程密切相关,如何将理论切实联系实际,教学过程中实习环节应成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而这个主要环节由于校企合作薄弱及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等因素受到限制,往往被多数学校所忽视。

  我校响应教育部卓越计划的号召,与珠三角、粤西地区多家化工、食品、燃气企业建立了“互惠双赢”的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使学生在了解生产主要设备的类型、结构特点、尺寸、材料的基础上学习生产化工产品的原理、方法、工艺流程及成本核算概况。特别是根据培养计划安排的毕业前进厂跟班实习,让学生在工作中熟悉工艺参数、单元操作、设备操作与管理,真正体会如何处理现场突况及安全防范等;在工作中收集生产现场的数据,作必要的物料、能量衡算,对生产状况作一定探讨,对所发现的生产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作竞争能力得以提高。通过毕业前的进厂实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化工原理知识与专业知识连贯起来,加上教师的必要指导,最终使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交一份满意的毕业设计。

  通过教学体系改革,转变化工原理传统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与践行中感受化工原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地位。通过工艺流程认识实习给学生各单元操作的感性认识,建立工程意识,树立工程观念;通过精心组织理论教学内容、引进先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仿真实训与动手实验过程中用工程观念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树立工程思维理念;让学生在工厂实习中真正感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2-25.

  [2] 倪献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突出工程观点和方法教育[J].化工高等教育,2007,95(3):79-82.

  [3] 李江存,胡晓春,王连鸳,马萌萌.动画和仿真技术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4):251.

  [4] 童汉清,于湘.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J].价值工程,2012(7):213-214.

  前言:民建工程是民生工程,是发展的关系,是关系到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因此,如何做好民建工程深的国家领导以及百姓的关注BOB半岛,本文对民建施工监督管理过程中的监理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个浅析并提出一些治理的措施。

  现在的民建工程建设速度较快,令用户很是满意,但是近年来在新闻报道这些工程的质量和工程进展速度的同时也有部分报道是关于施工者安全受到威胁的新闻,尽管只是提及一点,却也让受众忧心,法律不是有明文规定吗?施工单位不是有万全的安全防范措施吗?为什么还会发生牺牲事件?可见部分施工单位的负责人视人命如草芥,对施工环境的要求较低,安全措施也往往是口头的协议,相关的监督部门也没有担负随时的监督和检查任务,在一些施工单位还存在应付领导检查做面子工程的现象,实际问题往往被掩盖,施工现场的设施及其简易,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产品更是应付了事,因此安全事故频繁见诸报端。

  目前我国的工程监督管理单位对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与管理观念比较模糊,他们只着重于施工质量、进展以及资金的控制,觉得只要施工质量达标了,进展速度提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完成了,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有的监督管理单位连真正专业的安全监

  督管理工程师都没有,这在我国的施工队伍别常见,尤其是部分私企施工队,领导是工程的指导者,更是工程的监督者,如果是懂行且负责人的领导,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还好控制,但是部分企业的领导对施工的具体细节并不是很了解,直接导致工程质量的降低,此时,一个建筑工程队的监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部分企业的领导更是要求不设置监督机构,觉得那是没有意义的,忽略了监督机构对整个工程进展和质量的把关作用。领导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工程队人员的思想和意识,降低施工工人的负责意识和对安全的重视。在部分企业中,安全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根本无法实施其真正的作用和意义,这在我国的建筑界普遍存在。

  我国部分监督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只是凭以往的经验去对工程进行把关和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过去的错误和麻烦,也对现在的工程进行了误导和错误的指导。我国部分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较差,对责任意识相对浅薄,使监督管理人员不能正确的认识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建筑施工而言是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对国家颁布的法律及法规认识不充分且部分人员甚至一无所知,在此情况下仍旧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其仍是置之不理。更有一部分监督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现象视而不见,假装看不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工程的质量认为只要没有大的问题出现就算过关了,审查工作的进行更是仔细认真地检查和负责,对安全措施的防范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在施工现场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没有及时的被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了一些隐患,没有及时的去整改,使得最后出现了大问题。

  监督管理单位内部对安全监理人员的安排不到位,企业领导在安全问题上对其不太重视,有的施工单位根本就没有监督管理机构,仅有几个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人员数量上根本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人数,从而无法满足工作上的需要。管理人员有没有真正的进行

  专业系统的培训,管理水平有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在工作中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管理人员的职业与责任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有很大影响。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民建施工中的问题主要存在在施工监理的问题,针对上述三个方面关于工民建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以不断提高工民建施工监理的水

  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建筑物是百年的建筑,但是要做到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安全,在建筑业之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是由于建筑业的性质所决定的,对于民建也是如此。根据实践经验不难发现,现代的民建建筑已经趋向与高层建筑的建造,这主要是由于用地量的增加和发展,土地的价值变得寸土寸金,高层建筑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紧张的问题。高层建筑的施工队施工工人的要求较高,尤其是恐高的工人坚决不容许其参加该项工作,让其在低层作业,要对工人进行认真地筛选,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影响因素,

  而且在安全用品的选择上也要严格把关,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和检查,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针对目前施工人员对工民建施工监理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施工人员对民建施工监理的正确认识。不能将眼光仅仅地限于民建的施工质量以及进度、资金等方面的控制,而是应该放眼于长远,考虑到使用者长远的利益,如工民建厂房的使用服役寿命等,那么这就需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施工监理,这样才能确保工民建质量。此时,领导的眼光要读到,领导的管理能力要加强,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管理作用和监理的监督检测作用。

  出了平时对施工工人的培训和指导,施工工人的根据实践的改进学习,在工程施工前,监督管理建筑工程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检查员进行质量上的会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每

  道工序必须由质检员对工程质量的签字验收,再经过监督管理员的验收、签字,确定质量过关,只有通过了这几道工序,才能进行施工。该环节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

  《油气田勘探》是建立与资源勘查专业在大学期间,专业课基础之上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是以简化的油气田勘探工程实例为基础,传授油气勘探的整套基本工作流程。要求学生明确油气田勘探的研究对象、内容及研究方法;熟悉研究工作流程,了解各个环节联系和主次关系;最终建立专业知识结构,以应对今后复杂多变的地质研究工作。是本专业中是实践课程的核心。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认识到该课设的实际困难也获得一定的经验,希望和大家分享讨论。

  石油资源勘探不同与浅地表资源勘探、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业过程、使用了地质、电、磁、地震、数学、物理等大量的技术手段。这使得《油气田勘探课程设计》研究内容十分丰富,它包含了《沉积学》、《地球物理测井》、《数学地质》等专业课程一部分专业知识与工作方法。如果分割教学会使学生误以为是各个专业课的实践复习,建立不了研究工作的大局观,从而偏离了课程设计为学生建立油气田勘探工作基本框架的目的。为了建立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必须首先使学生对油气田勘探工作有全面的认识,要明确勘探油气是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其它的技术手段是为主要目的服务的各个枝节。然后才能讨论各个实验的对象、方法及流程。即各个专业课知识体系是服务于油气田地质勘探工作的,各个专业课实践工作是油气田勘探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应首先以实际油气田工程作为实例,去讲解勘探流程与结果,从而建立和强调该课的知识体系,在其基础上再讲解各个部分,与其在这一体系中的目的和作用。只有达到“纲举目张”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才不会陷入斑眼窥豹、盲人摸象的地步。

  如所述该课设知识面广、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各个专业课如《矿物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课程知识点时,既不能一一展开讲解,学生难以消化;也不能一带而过,因为缺少关键环节将使整体工作不能完成。同时由于使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必然产生多种类型的数据记录;这些数据的读取、分析、存储组合,又要通过不同石油地质软件各个阶段的地质成果,其意义、描述、联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仅满足于专业软件教学,该课程设计有失偏颇,仅强调地质教学,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实验的知识点为核心,集中主要教学力量攻破各个知识节点,同时兼顾各个部分的客观联系。具体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应在学生建立整体认识后,采取分组合作制度。要以油气田勘探的目标为核心,以实际例子为指导,在实练实训中解决教学问题。分组教学时,要将主要成果逐步展现出来,做一步学一步并及时答疑;同时要将各个步骤清晰化、程式化,并汇集成书。使不同小组的同学能够保持整体观,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以便各组之间联系与协调,使学生认识到各知识点的联系与目标,并为课后的复习留下空间。

  一门课的考核方式直接影响了该课的教学效果,过去该课程设计对学生的考核停留在布置课程报告上,又因为是分小组完成,同一类型小组研究内容一致,所以小组内报告相似程度较高。现在改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并依照程式化的指导书逐一考核。考核内容从最后的一本报告,改变为平时考核为主。这也依赖于教师面对面的指导与交流、手把手的操作与监督。在分组教学的前提下,可以地质成果图件为考核核心,图件质量、制作过程、地质描述等细化内容被列入了考核目标。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减少了相互抄袭、偷工减料的现象。小组教学不对该课的考核细化做出了贡献,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态度。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