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这首每个地质工作者都耳熟能详的《勘探队之歌》,鼓舞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艰苦奋斗的传统歌曲,曲调强劲,充满着乐观和不畏险阻的气概。而恰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地质队员是一个肩负使命而生的职业,他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一切疲惫和寒冷,为祖国的发展寻求矿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BOB半岛。那么,我们的地勘队伍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这其中有着怎样的跌宕起伏?
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地质专家陈毓川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过程分六大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初期快速建设发展阶段(1949~1965年)、“文革”无序萎缩阶段(1966~1976年)、“文革”后发展阶段(1977~1990年)、地质工作萎缩阶段(1991~2005年)、地质工作发展阶段(2006~2012年)及地质工作再萎缩(2013年~至今)。其中,地质工作的跌宕起伏,也促使了地勘队伍起起落落。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和国防建设急需矿产原料作支撑。这期间,地质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是这一阶段,新中国初步建立起了地质工作的新机构及专门的地质队伍。1950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地质计划指导委员会,李四光任主任。1952年,地质部成立,李四光任部长。此阶段,我们陆续建立了冶金、煤炭、建材BOB半岛、化工、石油等地质勘查部门。1952年底,地质队伍17788人,到1957年底,地质队伍扩大到28.61万人,经历1958年后,1960年地质队伍快速增长至61.88万人,1961年调整后,地质队伍为29.26万人,1965年地质队伍再发展到38.68万人。
这一时期,地质工作受到强大冲击,有一段时期地质工作处于无序领导状态。1970年地质部撤销,并入国家计委,成立国家计委地质局,部属地勘队伍下放到省、区、市政府管理。1975年9月,设立国家地质总局。
这一时期,地质工作进入迅速恢复发展期。1979年恢复地质部,1982年改名为地质矿产部。1983年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1年化工部成立地质矿山局。1979年至1985年开展了第一轮全国区划工作。1985年,全面部署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工作。1990年底,地质队伍达到112.15万人(其中石油部门44.41万人),各类矿产资源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这一时期,国家提出了地勘队伍体制改革的思路。80年代初,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地质工作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改革就开始起动。改革的实质是地质工作实现分体运行:公益性、战略性的地质工作由国家实施;商业性包括矿产勘查由市场为主运作,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地勘单位要企业化。这个关于地勘队伍改革的想法提出,距今已达30多年。
这一时期BOB半岛,地质工作进入第二个低谷期,资源短缺不断加剧。1991~1998年,由于地质工作费用不足,地质勘查工作规模日益缩小,全国钻探工作量1991年为341万米,到1998年降到71万米。1997年底从事预算内地质和固体矿产矿产勘查工作的地质职工仅为9.4193万人,不到当年在职职工的1/5(当年非油气在职职工为53.9317万人)。找矿成果大幅下降,不少矿产储量出现负增长。
按照原先的设想,原地质矿产部的体制改革是将地勘队伍分“野战军”与“地方部队”,后因地矿部撤销而未实施。工业部门地勘单位改革的情况是,从冶金部分出了有色金属部分,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改为核工业集团总公司,原部属地勘队伍均归入各总公司。石油部变为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后,石油部门的40多万地勘队伍成功地实现了企业化,走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国家给了公司探矿权,继续给了探矿经费,给了探矿成果,总公司从1988年开始从开发利润中提取勘查经费,据统计2000年油气勘查投入193亿元,其中国家拨款不到12亿元,实现了勘查经费由公司自筹。其他总公司还是采取勘查开发分离,勘查靠国家,改革靠地勘单位自身多种经营的途径,进展很慢,困难重重。
1998年4月8日,地质矿产部撤销,成立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成立后,加大地勘队伍体改力度。大部分地勘队伍实施属地化管理。1999年,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每年10亿元地调专项经费,其中矿产勘查经费不足3亿元。2000年,各种渠道的矿产勘查投入12.46亿元,当年钻探工作量仅51.59万米,从事矿产勘查人员仅36345人,矿产勘查进入谷底。2002年7月,中国工程院、国土资源部、中科院、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召开“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对策”论坛,提出了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和对策建议。2003年底,37位院士向中央提出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建议,被中央采纳。
这一时期资源储量大幅提升。2006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出台。2006年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地质工作会议。2006年7月,建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之后省、区、市亦先后建立基金。2004~2010年,危机矿山勘查专项实施。2007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三项矿产资源国情调查。2008年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实施。2011年国务院发布《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2006年到2012年,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从74亿元增长到501亿元,地质矿产勘查人员达34.9万人。国有地勘单位工作项目较多,经济状况好转。
而这一时期,地堪队伍改革的步伐也从未停止。特别是2011年,中央发布分类推进改革指导意见,要求2020年完成。2012年6~7月,八部委联合对地勘单位体改作了调研,肯定了地勘单位巨大贡献,了解了存在的问题,建议制定具体政策促进地勘行业改革发展。
受国际、国内矿产品价格下跌,国内一些重要矿产产能过剩,矿业市场企业对矿产勘查投资较快下降,中央地勘基金自2014年后停止运行以及中央财政对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的削减等因素影响,国内找矿强度明显下滑,国有地勘队伍找矿工作项目减少,影响了经济收入,面临困境。
这一时期,地勘队伍呈现出大改革局面。2013年以来,中央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文件。2015年,地勘单位正式进入分类改革时期BOB半岛BOB半岛。从目前情况看,各地改革进度不一,改革模式多样,有全局公益一类的,有组建一个地调院然后全部企业化的;也有大部分转向于公益二类的。更多的省份对地勘单位的改革采取了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办法。(来源:中国矿业报,记者:武海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