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BOB半岛新闻中心
第一节BOB半岛 地质勘探
发布时间:2024-05-08 22:38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BOB半岛1957年,冶金工业部地质局组建407队(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北地质勘查局,简称西北有色地勘局),是陕西省独自开展有色冶金地质勘探的肇始。1962年10月为加强地质研究,下设西北地质研究所(现西北有色地质研究所,简称西北地研所)。1969年以前,以引进、消化苏联援助技术为主,探得锑、铜、铅、银等矿藏。1978年以来,根据层控成矿新理论,采用现代物理探矿方法,通过井中磁测、电测和快速测试等技术,对主要成矿区进行综合勘查,加快了地质找矿的速度。探明的铅BOB半岛、锌、镍、金、银等储量有大幅度增长,1989年陕西省已探得的钼、铅、锌、银、镍、金、汞等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为有色冶金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条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北地质勘探公司的找矿勘探和地质研究,着眼于总结勘查区的地质规律,指导勘查工作。70年代后,对成矿区开展预测,运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同位素地质、数学地质等现代方法,加快了找矿研究速度。以层控理论为指导,确定了横跨陕、甘两省的秦岭层控多金属矿带。以地质构造为基础,认识了勉(县)-略(阳)-宁(强)成矿区,小秦岭成矿带和鄂尔多斯地台东缘成矿带,有色金属矿产分布呈现为“一带三片四个集中区”的格局。形成陕西南部4个主要矿物原料基地集中区:勉县-略阳-宁强的镍、铜、金矿区;凤县-太白的铅BOB半岛、锌矿区;华县-潼关-洛南的钼、金矿区;柞水-山阳-旬阳的汞、锑、银矿区。截止1989年探明钼、汞、铅、锌、铝BOB半岛、镍、银、金等大型矿床15处,中小型矿床44处,这些金属的探明储量居全国前列,金堆城钼矿为国内最大的钼业基地。西北有色地勘局完成的凤(县)-太(白)矿田找矿成果,已初步形成国家铅锌资源基地之一。1985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以下简称有色总公司)找矿成果三等笑。

  1981年西北地研所李作华等完成的“东秦岭泥盆系层控多金属、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以层控理论对含矿岩系作了比较详细的划分,对矿床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作了探讨并预测了11个找矿远景区。1982年西北地研所杨铭君等提交了《中国重点金属成矿区卫星像片地质判释图册》,概括了10个重点成矿区的遥感影象模式,指出了新的找矿远景区。1984年获有色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3年该所黄建军等完成“陕西小秦岭钼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的研究”,总结了该区花岗岩成因系列及成矿模式,预测了找矿远景地段,1987年获有色总公司科技成果四等奖。

  50年代西北地质勘探公司以磁法、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等常规方法为主从事地球物理探矿,60年代引进了高精度磁力仪,时间域激电仪,同时发展了井中磁测、电测等技术,对判断矿体产状寻找盲矿体有明显效果,在国内居先进水平。1977年该公司物探队黄诚等总结出磁法勘探正演方法—泊松公式面元法,对磁异常可作整体推论,其中“三度体外全空间三分量的实测和近似计算方法”1978年获省科学大会奖。1985年该队姚治龙等继续深入研究,提出三度体外全空间磁场三分量及磁化强度消磁的近似计算方法,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自1958年以来,西北地质勘探公司采用地球化学探矿形成了从成矿区(带)到矿床BOB半岛、矿体的化探方法系列化,特别是1976年后,针对主要成矿区(带),采用分散流次生晕、原生晕测量法开展大规模的地球化学普查,圈定出异常723处,提供了丰富的找矿信息,已成功地找到几个矿床。1980年该公司物探队宋国梁等编写的《区域化探编图及成矿予测研究》,总结了化探普查经验,预测了远景地段,1979年获治金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该公司李遐昌等编写的《陕西金堆城黄龙铺钼矿田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研究》,总结了两种类型钼矿的地球化学模式,1987年获有色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1985年该公司龚美菱、宋国梁等完成的陕西凤县-丹凤成矿带区域化探相态分析,将相态分析方法应用于化探,从而发展了地球化学探矿法。

  长期以来该公司地质钻探采用合金、钢粒钻进工艺,效率低、质量差。1974年后推广金刚石钻进工艺,月台效从250~300米提高到376米,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同时使用绳索取芯技术;应用不饱和聚脂护壁堵漏;推广无固相冲洗液,岩心卡取芯器等技术,保证了复杂地层的钻进炙全,提高了探矿效率和质量。

  西北有色地勘局地质样品的分析,在50年代以化学方法为主,可分析常见的30多个元素;60年代建立稀有、稀散元素分析方法;70年代开展铂族稀土元素分析,可分析的元素增加到70多个;80年代引进原子光谱仪等多台分析测试设备和热台等先进仪器,发展为以仪器分析为主,分析能力和灵敏度大为提高,并建立了包体测温技术。

  1978年,西北地研所郭小伟等研制成功单道原子荧光光谱仪,使砷、锑、铋等元素的分析灵敏度提高一个数量级BOB半岛。1982年,他们又与地矿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合作,研制成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提高工效2倍,1987年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郭小伟等在“岩石与土壤中微量元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中,提出了化探样33种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1984年获有色总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0年,该所李明寰、龚美菱等参加的白云鄂博及其外围地区铁铌稀土矿石物质成份的研究,不仅确定了矿石的组成、含量及赋存条件,而且对矿石进行了相态分析,为该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属国内首创,已广泛用于铁矿床的勘探评价。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